时间 主题 嘉宾
14:30-15:30 中国金融业灾备市场发展趋势和驱动因素分析 赛迪顾问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吴李知
15:30-16:30 大数据战略与金融企业IT属性 民生证券技术总监颜阳
16:30-17:00 互动讨论 全体

中信银行目前在灾备方面做了两地三中心,在本地有一个同城灾备,异地灾备是放在西安,但还无法做到所有业务的无缝切换,目前我们首先将关键业务做上去了。 对异地灾备而言,不管是数据备份,或是应用备份,技术上来看都能实现,关键看投入规模。

 
金融企业的灾备建设是非常的重要的,目前我们在数据的备份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但需要权衡灾备目标与耗费的成本和时间是否匹配。因为灾备建设提高一个级别所增加的成本很高,可能我个人认为功能提高了10%,但投入需要增加30%,这常常让我们陷于纠结。
目前银行暴露较多的问题是操作故障,是数据连续性问题。但这些问题灾备是无法解决的,灾备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应对的是外部不可抗力等小概率事件。因此,金融机构是不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需要,来建设和完善自己的灾备中心。
 

金融业灾备建设模式主要有自建、共建和外包三种。外包的优势体现在:一是一次性投入和运营成本低,二是专业服务质量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三是建设周期短,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扩展数据中心规模。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倾向外包型灾备建设模式。

目前我们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相互独立,分别对应一套独立系统存放客户数据,我们希望能在整个公司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举个例子,投保部的某个客户要上市,上市之后业务关系就结束了。如果这个客户后期要发型债券,我们另外一个部门就可以继续去跟进。

 

云计算之路需考虑几点:一是资源集中化,分散的业务系统要集中化,这个过程需要树立整个业务流程,非常艰难,必须得到公司决策层的支持,自上而下推行;二是要做虚拟化技术储备,三是要做资源池方面的调度整合;四是云化,必须对应用进行分解。

如果说在云上放的数据或应用对企业而言生死攸关,即便与云服务商签订的合同和承诺再完备,一旦服务商因防i备不到位,产生信息泄密就会有问题。例如最近爆出的从FBI某探员的笔记本电脑中盗取到100万组不同的苹果设备标识码。因此信息安全的问题很现实。

 

从安全角度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云的概念是把我们所有的数据都统一,要做大集中,要做好标签,大家好共享。

保险公司大数据是有更多数据基础,我们做的电销就是一个数据管理,涵盖客户数据、录音数据等各种数据,包括与客户接触后产生的数据,例如如果客户目前没有购险需求,那么多长时间后可以再继续联络跟进。这些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挖掘,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

 
因为中国保险发展的历史也不太长,数据也不可能是全行业集中的大数据。而随着时间推移,人的身体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核保体系中的很多数据存在缺失。如果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共享的数据库,对我们保险人很有意义。

我们对云安全的担忧,更多来自将应用、服务推向云端,交由云服务提供商来管理后的不可控性。目前东软提供的云方案包括两块,一是我们能够提供涉及云环境、虚拟环境的内控和防护;二是我们能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针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的在线安全检测服务。

 

网络安全存在矛和盾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盾能真正把任何矛防御在外,因为风险不可被彻底控制,因此我们不妨把对外防御的精力放到内网安全防护上,这样即便小偷进来,他也无法得知信息存放位置,无法对信息进行破解。这是我对数据安全的个人体会。

 

洪蕾

电话:010-88559821
  邮箱:ciw_hongl#ccidmedia.com
   
韩维蜜 电话:010-88559772
  邮箱:hanweimi#ccid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