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多元格局呈现 农村金融谁领风骚

2010-03-05 02:32:00作者:周颖来源:

摘要剑指农村市场转型抢跑 多数银行混战农村金融国开行渗透小额信贷只是一个引子,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农村金融中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的角逐。 00 国开行渗透小额信贷只是一个引子,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农村金融中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

国开行渗透小额信贷只是一个引子,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农村金融中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的角逐。

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又开始了新的动作。

身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能够放低姿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一举动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

1月11日,有消息称国开行拟牵手国际金融公司(IFC)、瑞士蓝色果园基金(BlueOrchard Finance)等国际机构,筹备设立中国微金融发展投资基金。该基金总额10亿元,首期募集规模为3亿元。该基金将以股权方式投资于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但一般不谋求控股地位,“主要是批量投资小额贷款公司”。

消息指出,由国开行评审三局创投处负责推进上述基金事宜,而基金公司是国开行去年8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350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投资、投资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业务。

这是继国开行设立村镇银行以来向农村金融渗透的另一个渠道。截止2009年底,国开行在全国范围内已设立7家村镇银行,在国有大行中居第一位,而此次参与的小额信贷,不仅是村镇银行的补充,亦是向农村金融扩张的方式之一。

“国开行此举的意图就是向农村金融延伸。他们本来是政策性银行,但最近几年一直向商业银行模式发展,变成了以盈利为目标,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国开行身为政策银行,都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可见对这一市场的重视程度。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市场将会成为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展目标,除金融机构以外,还有很多第三方机构也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建设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开行正在逐步脱掉政策性银行的外衣,他们最终希望商业化运作。

剑指农村金融 国开行转型抢跑

严格意义上,国开行并不是商业银行们的标杆。因为在过去的16年里,国开行的身上始终秉承着“政策”责任,主要服务于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根本不会涉及农村金融。因此,当国开行的脚步迈向农村金融时,已经引起了银行家们的关注。

其实,国开行意图进入农村金融已有先兆。2007年3月16日,国开行持股56%设立了甘肃平凉泾川汇通村镇银行,这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第一家率先成立村镇银行的机构,也是首批在试点省区设立的村镇银行。

渗透农村金融只是国开行的一枚棋子,这意味着国开行商业化运作方式就此全面展开,由城市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延伸。

早在2006年年度报告中,时任国开行行长的陈元指出:国家开发银行将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先行者,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并将继续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从那时国开行就开始推行商业化运作了,我们都要提防着国开行是否会抢我们的业务,因为他们太有资源优势。仅有的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国开行相比,也未必占优势,国开行可是‘庞然大物’。”在工商银行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谈到当年国开行转型时调侃地说。

积极倡导小额信贷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开行身为政策性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在相关领域内提供服务,而国开行此举很显然是希望进入小额信贷,染指农村金融市场,但我不明白国开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开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或许,国开行将逐渐褪去政策性银行的身份,商业化则是国开化生存下去的惟一路径。2009年12月底,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高层会议,指出政策性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商业性银行”,国开行作为这轮改革的排头兵,将可能在一年内完成转型。

以盈利为目的,将国开行与其他银行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也是国开行未来的重任之一。从2006年国开行提出商业化运作,到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政策性银行转型,而国开行可能成为排头兵,从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是国开行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

并不是国开行先知先觉,而是在商业化运作的前提下,国开行必须要为自己寻找新的赢利增长点。在城市,国开行已经向零售银行业务延伸,而在农村,农村金融则成为国开行的试金石。

抢滩农村市场 中外资明争暗斗

“如果国开行或其他大型银行能够放下以往的高姿态进入农村金融,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只是从人力、物力投入产出比衡量,那些大银行未必愿意这么做。”一位村镇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现在村镇银行面临的是资金难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完全还可以把市场做得更大。

如果仅从资金层面来看,国开行显然具备这样的实力。截止2009年底,国开行已经设立7家村镇银行,位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第一位。国开行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说,目前国开行分支机构只到省一级,如果国开行想在农村金融有更多的延伸,必须有相应的金融机构支撑,而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是最好的方式。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否则,国开行只设立区区几家村镇银行并无意义。

就在国开行于2007年3月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之后,到2007年底,先后有8家村镇银行成立。其中包括: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独资设立的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汇丰银行出资设立的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由包头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方设立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咸丰村镇银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7年当年成立的9家村镇银行中,国开行一口气连设5家村镇银行,高居村镇银行榜首。

“国开行希望通过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进入零售业务,为以后全面的商业化做铺垫。早在2007年国开行就连设5家村镇银行,在2008年和2009年并没有发起设立,但其意图已很明显,将会加速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的推进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常青对记者如是说。

1月14日,记者参加金融论坛时,一位外资银行的高管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市场上,农村金融将是未来金融机构角逐的战场之一,因为农村市场可拓展的领域很宽,很多金融衍生品在农村还处在初始阶段,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去培育。

站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的背景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只是刚刚起步。这是因为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程度均是伴随“三农”的兴起而渐次起步。除此以外,农村消费金融、金融衍生品仍存在很大缺口,而农民收入却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700元,实际增幅8%左右,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09年底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说,预计2009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富裕的农村家庭迫使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以河北省为例,针对“三农”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累计推出各类涉农金融产品14个,涉及资金结算、银行卡、信贷融资等多个方面,如推出了用于日常结算的惠农卡、用于短期信用透支的惠农信用卡、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截至2009年12月20日,累计发放惠农卡101.9万张,其中当年新增101.7万张,对全省农户的覆盖率已达6.9%。通过惠农卡向17.2万农户授信51.4亿元,农户小额贷款余额新增38.1亿元。

记者在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采访时,有关人士透露说,目前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能满足农村的金融理财产品很少,大多数农民还是基于传统存款,或者购买股票、基金,其他理财产品是空缺的。贷款方面的限制也较为严格,由于有一定的额度限制和制度不灵活,往往农民需要贷款时却不能及时提供,这都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得会更快。

面对潜力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外资银行不甘落伍。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亦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2008年3月,花旗集团宣布了一项为期3年、投入约1120万美元的信贷资助计划,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小额信贷需求者从中受益。

从2007年到2009年,汇丰银行共计在中国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银行、澳新银行各设立1家村镇银行。

外资银行热衷农村金融仍在持续。1月13日有报道称,西班牙国家银行将和建设银行组建一个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的合资金融控股公司,并在3年之内将注册资本升至50亿元。建行将出资18亿元人民币,持有60%的股份。据称,建设银行和西班牙国家银行设立的这个合资公司将在3年内设立100家左右的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持有单家村镇银行的比例将不低于51%。

种种迹象表明,多种力量正在向农村金融发起抢攻。除民间资本只能设立小额信贷公司以外,银行系出身的金融机构还是青睐于村镇银行。

多元格局呈现 农村金融谁领风骚

尽管小额信贷和村镇银行都面向农村市场,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只允许贷款不能吸收存款,而后者两项业务均可经营。

一位地方银监局官员向记者表示,多数银行还是愿意设立村镇银行,这会让他们经营得更灵活。一般情况下,申请小额信贷的企业多数不是银行本身,而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他们希望盘活手中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期待政策的变化,允许小额信贷变身村镇银行。

事实上,目前农村金融活跃着几股力量。一是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是占据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二是集合民间资本组建的小额信贷公司,这类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只能放贷。但却能很好地满足小额借贷需求,起到了拾遗补缺作用;三是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为主导设立的村镇银行正在迅猛发展。

某种意义上,对现有农村信用社构成最大威胁的将是村镇银行。这些机构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面远远超过现有的农村信用社。

关注农村金融的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对记者表示,无论中资银行、外资银行还是社会资本,都在关注小额信贷、村镇银行是一件好事情,但能不能真正做起来需要另当别论。对大银行来说,和大手笔的放贷或吸储相比,小额信贷、村镇银行需要高成本,但回报周期很长。如果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解决,他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目前,很难有定论在农村金融谁会有绝对优势。

并未脱离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已经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上加速。记者联系国开行求证并试图采访,但国开行并未有任何表态。

向农村金融这条道路上再次冲刺时,国开行是不会寂寞的。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表明:未来3年将再设1300家左右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

而这些不仅给了国开行更多的空间,外资银行、社会资本都在争相涌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