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央行2010年欲出台第三方支付“储值卡”监管条例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去年4月曾发布要求,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当年7月之前在央行完成登记,其内容包括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而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组织的“摸底”实际释放了一种获准信号,这令常年处于“灰色地带”的储值卡获得了“放行”信号。而作为被选定的储值...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去年4月曾发布要求,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当年7月之前在央行完成登记,其内容包括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而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组织的“摸底”实际释放了一种获准信号,这令常年处于“灰色地带”的储值卡获得了“放行”信号。而作为被选定的储值卡试点城市——上海,一场“储值卡大战”已经在这里上演。
继今年年初农工商超市集团宣布在上海全市启动便利通卡销售之后,上海新世界集团昨日亦高调升级“赢点通”消费卡,以抢占世博商机的名义,挑战百联集团旗下联华OK卡的百亿霸主地位。
这场“储值卡大战”之所以在今年开打,最关键因素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去年4月的要求,即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当年7月之前在央行完成登记,其内容包括支付清算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在商家看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组织“摸底”实际上释放出了获准信号,令一度被“严打”、常年处于“灰色地带”的储值卡由此获得“放行”信号,而上海则是被选定的储值卡试点城市。
一张卡撬动百亿销售额
“央行放行之后,我们集团才敢于进军这一领域。”昨日上海新世界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陈国勇透露,去年7月,上海黄浦区最大国有商企——上海新世界集团成立上海新世界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进军消费卡领域。他们所发行的“赢点通”消费卡目前可在2300余家商户使用,并可购买世博门票,在世博园区消费,发行规模已达2亿元。该公司还计划将该消费卡推向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
商业电子消费卡,亦称储值卡,是商家提前向消费者发售的各种面值的预付费卡,可替代现金使用。由于消费卡易滋生腐败,2001年1月,国务院纠风办、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就曾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要求2001年2月28日之后不能再流通使用。
但这一“严打”并未使消费卡“销声匿迹”。以目前沪上最大规模的购物卡——联华OK卡为例,2000年,其在联华超市系统内部实现通用消费后,2006年已开始向上海全市拓展特约商户。
目前,因先发优势,联华OK卡在上海覆盖的商业网点已超过一万家,联华OK卡会员达到1600万,据估计,去年OK卡销售已远超100亿元,成为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第三方商业预付费卡。
据悉,上海商业预付费卡市场目前已形成联华OK卡一家独大,便利通卡、斯玛特卡、杉德巍康卡、共享一卡通、畅购一卡通群雄竞起的格局。近年来,上海旅游、体育、文化系统的企业发放的活力卡、新华一城卡、东方文化卡、都市旅游卡等行业类预付费卡也纷纷向购物、餐饮领域渗透。目前上海在购物、餐饮领域比较活跃的第三方预付费卡已近20种之多。
“竞争肯定会对我们有些好处,扣点会不断降低。”昨日,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发行业连锁店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使用的是沪上发行量最大的联华OK卡网络,对方收取的扣点高达4%,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使用联华OK卡付款,那么每100元中将有4元需缴纳给联华OK卡的发行方。
监管条例年内有望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卡因其预付费性质对消费者而言亦存在风险,这在上海已有无数先例。其中,影响范围较大的应属美亚卡、万胜卡。2005年,因美亚21世纪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其发行的美亚卡、万胜卡自此无法消费,估算金额至少价值上亿元。
上海商业信息中心主任齐晓斋就此建议,对于发行储值卡的公司,应向监管机构支付一定比例的押金防范风险,一旦企业因经营风险出现问题,可以相应补偿。
央行副行长苏宁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储值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有其发展的道理。商业银行没有发行储值卡的行为,社会组织发储值卡的很多,关键在于规范发展。他说,去年对第三方支付组织进行登记,下一步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其既能使老百姓满意,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对于公款购买储值卡开发票的问题,苏宁认为很容易形成腐败。央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希望能够禁止公款购买储值卡开具发票。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规范储值卡市场,央行年内将就此出台监管条例,年底之前便可能为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支付单位发放牌照。换言之,储值卡将获得合规的发展空间。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王益案行贿人李涛家族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