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小心升级银行数据“心脏”

2009-12-28 02:10:00作者: 来源:

摘要银行核心系统的更新过程就犹如实施一次心脏手术,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银行声誉、客户、股东和业务都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银行核心系统的更新过程就犹如实施一次心脏手术,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银行声誉、客户、股东和业务都将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所有核心更新项目都必须一小块一小块地更换,并尽可能地控制其风险。否则,采用“大爆炸”式的激进方法,风险将以水银泻地之势蔓延。

核心系统换“心”

上世纪80年代,全球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那时还处在基础阶段的银行业务来说,当时涌现出的新兴事物对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们既要搭建新的核心银行系统,又要大规模实施第三方银行应用程序,当时那些看来比较先进的银行系统大部分都是基于COBOL或 Assembler的应用程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化浪潮使银行业务不断发展,银行对这些系统有着稳定的定制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银行系统进行了一层又一层的定制,这使得改变系统愈加困难。业务部门不得不在原有系统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的应用,这也是当今大部分银行孤井式业务模式的根源。

到21世纪初期,这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非常稳定、基于产品的系统,但这些系统是由“婴儿潮”时代出生的IT专业人员进行编程或维护的,而这些人员现已陆续退休。另外,相关维护费用往往占IT预算的一半以上,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精于理财的客户的需求,银行必须操刀进行这项高风险的“心脏手术”。

2009年,许多银行客户已经发展成为理财行家,再加上便捷的互联网这一因素,“超级客户”不断涌现——这些客户被称为高端客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特定的产品组合,而他们交纳的费用则是根据与银行的关系而定的。这样一来,高净值客户就有可能把业务转到其他银行,以便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合适的产品和良好的回报率。

选好存储解决方案

核心系统更新不仅规模浩大,而且充满风险。无论是在实施期间还是实施之后,数据迁移的安全性、确定性和即时执行都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传统上,银行的产品开发由银行推动,而现在越来越趋向于由客户推动产品的开发,这就要求核心系统能够针对具体客户的情况灵活定制银行产品,并且根据客户与银行的整体关系来对产品定价。传统系统无法做到这一点,连续数月翘首以待新产品的局面将被客户摒弃。灵活、敏捷和创新体现了当今银行核心业务需求的特质。

若银行没有快速地转变到客户推动模式,就将成为其他行动更敏捷的银行的猎物,并注定成为超级客户“结算交易”的地方。

如果不对传统系统进行更新,银行将有可能失去高净值客户,并因为存款资金的损失而导致无法低成本获取资金,从而丢失高净值客户的利基金融业务,并最终将高净值客户拱手让于更敏捷、更富创新精神、注重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竞争对手。不难看出,存储是这一切的基础,选好存储解决方案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优势。

由于触及业务核心,对于任何银行来说,升级核心系统都不亚于一次“心脏手术”。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存储解决方案将受到银行核心系统实施团队的欢迎,像存储虚拟化、动态预配置这样的技术将为银行带来关键优势。在系统实施中,版本变更的速度,以及灾难恢复和备份技术解决方案的强大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整合的存储环境可以提高核心银行系统的性能并简化存储管理流程,能够利用轻松获得的新/旧应用程序拷贝进行转换试点和系统测试,并且将人为干预降到最低。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