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中信建投:300万客户信任IT一肩挑

2009-12-21 15:51:00作者: 来源:

摘要宋群力,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一个在证券行业耕耘了16年的IT人,回忆起1993年,他把身体微微往后靠了靠,说道“那个时候正值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期,也是新旧交易方式替换的关键时期。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手工操作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从此证...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授予了全球股民;2007年底,香港《亚洲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桂冠戴在了1.3亿中国股民的头上。而证券公司其实也应该戴上一顶“金冠”,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成就了今天市场的繁荣。

2005年12月,中信建投证券正式成立。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2006、2007两年中,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最红火的时期。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3月,上证综指从1100点涨到了3500点,其中一度到达了最高6100多点,日成交金额更是暴涨了近10倍。

宋群力,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一个在证券行业耕耘了16年的IT人,回忆起1993年,他把身体微微往后靠了靠,说道“那个时候正值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期,也是新旧交易方式替换的关键时期。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手工操作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从此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没IT就别开门

在1992年刚刚成立的华夏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的前身),当时电脑部只有5个人,总部都没有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办事机构。各营业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在各个营业部仅仅是自己有一个局域网,后台有些业务系统而已。当时的业务非常单一,总公司主要是做投行,营业部主要是在深、沪两个市场交易。10多年过去了,从证券行业的业务种类上来说,数量增加非常缓慢,到现在还只是深沪的A股、B股、国债等,但是,交易规则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从新股发行方式来看,这十几年间就经历了从认购股票券,到网上进行市值配售方式,再到现在的网上认购模式。由于证券公司业务流程非常长,从客户终端到柜台,交易以及清算系统,每一次规则的变化,都要依赖IT系统的程序来实现,信息技术部要做开发、写程序,每个环节都有赖IT的正常运行。交易软件要及时进行调整,有时为了配合制度的实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这种调整。

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交易金额和参与人数绝对值的增加。17年间,股民人数不可思议地达到了1.3亿,日成交金额由原来的一两个亿,上升到现在的接近1000亿元。足足扩大了1000倍。“如此大的变化,光靠人工的操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IT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了。可以这么说,没有IT部门,证券公司就没法开门营业,连开户都做不了。”宋群力由衷地感叹道。证券公司的IT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所承载的股票价格信息是实时波动的,因此对IT系统的实时、高效、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故障,否则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抓住机遇,重装上阵

从2000年后,中信建设的IT系统进行过几次大的变动,对于宋群力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06、2007两年,宋的评价是:“这次所面临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由于2005年之前,华夏证券在IT系统上的投入不大,到了2006年发现明显存在瓶颈。为此,中信建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IT系统再造。由于这是一家重组的公司,从新公司成立之日起,在管理、体制上和原来的公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在IT方面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套垂直管理体系——全国的各个营业部信息系统全部划归总部的信息技术部统筹管理。由此对公司原有的几万台设备进行了清理,由于很多设备都是在2000年之前购买的,从业务运行的角度来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前,以新系统替换旧系统成为IT建设重点。

到了2007年底,中信建投公司所有的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新装上阵”,从机房建设到交易系统,从网络系统到OA系统,都进行了更新换代。信息技术部也从原来的4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0多人。而客户数,则从几十万猛增到300万。一组数字就能见证这一巨变。2005年底,中信建投网上交易量不足总体交易量的30%,在线并发人数不到一万人;到了2007年底,网上交易所占比达到了75%以上,并发人数达到16万人有余。而上证的日交易量,也从2006年的每日300亿元,一下子就跃到了每天1000亿元。这对于在井喷前夜刚刚起步的中信建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很快跃上新台阶,把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回忆起那段日子,宋群力感慨万千:“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信息技术部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工作日是工作,休息日还是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0个小时。每晚12点之前离开办公室都算早的。”

 

由于证券交易每天都在进行,如果处在交易时段,很多的新系统建设及测试都是无法进行的,只能等到收市后,信息技术部的工程师才开始真正“上岗工作”。一方面要建设新系统,另一方面不能让旧系统“趴下了”,新旧系统共同承担着服务300万客户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证券公司的基本功:IT架构是不是合理,规划是不是合理,团队的建设能不能顶住压力,IT的建设和管理是不是够科学。这是在考核证券公司的综合基本功,惟一的答案就是不能有短板,各个方面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交易量一天比一天大的情况下,一旦有一秒钟的中断,客户的抱怨电话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大的方面来说,交易系统不能出问题,软件架构的选择就必须符合现有的业务,并能对未来业务的需求做出预判,同时要求能够根据业务的变化随时进行灵活的变动,达到一个“弹性”系统的目标。从小的方面考虑,比如一个插座、一个交换机都不能有任何的单点故障。

IT成为企业发展推动力

尽管2007年中信IT系统建设已经告一个段落,但是谁也不能说自己的系统一点毛病也没有。由于证券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业务的规则在不断变化中,管理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同时,IT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大环境下,信息系统不可能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中,一方面它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公司的管理,所以信息技术部门永远都处在要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状态中。

据中信建投的工程师说,信息技术部的每个人都在这种压力下,不断地去学习。在任何业务启动之前,他们就必须先介入进去。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是团队中的人不断地去学习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督促供应商也要去学习。其实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的简单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要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讲究精诚合作。无论对于硬件还是软件厂商,证券公司比较看重的是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

以前证券公司都是国外的IT产品和服务一统天下,现在也有了像华三这样的中国公司的产品进入到证券行业,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为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营提供了很大支持。目前在很多企业中,CIO已经逐步进入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团队中。在中信建投,宋群力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价值实现。对于CIO来说,不是一个系统建完就没事了,而是要利用这个系统来创造价值,让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另外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沟通,在证券公司的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做第三方存管。很多的公司都把这个作为“一把手工程”。而在中信建投这件事就是由信息技术部挑头来做的,由他们来协调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当时从清理账户、梳理业务流程,到与各家银行进行谈判等诸多繁琐的工作,都有信息技术部员工的参与,而这些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的所有层面。

打造高品质的服务

对于目前很多全国性的证券公司来说,大集中交易的方式很符合公司管理的需要,而且能够降低成本,但是目前在这个行业中还没有一套系统能够支撑大集中交易模式。虽然有些券商已经采用了这种模式,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集中还是有一定距离。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券商和开发商之间密切沟通。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上不存在对大集中交易的瓶颈,网络、服务器等都是没问题的,主要还是软件上的瓶颈。

现在行业内的有些大集中系统,其供应商是在前几年推出的,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现在相比有一定差距,对于困难的预期也不太足。现在要把一个集中交易系统由程序补丁型,改成系统补丁型,才能真正成为大集中系统。所谓程序补丁型,主要是指现存在的形式,比如某个券商有一个交易系统,当要上新业务的时候就开始打补丁,上一个业务打一个补丁,这样的后果是,总有一天系统会被补丁打垮。而系统补丁型则是有一整套多方面的系统,根据业务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依据松散耦合的特性,在增加一个业务时,增加一个子系统,而不影响别的产品,也不会影响别的业务流程。这样的系统有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推出。现阶段,在证券行业中,技术,特别是硬件技术并不存在太多的瓶颈。毕竟证券公司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公司,更多的技术障碍是在软件系统如何满足业务需求上的。

未来的证券公司之间拼的还是服务、管理。宋群力认为,并不能说成熟技术就不能创新,在证券行业恰恰就是要利用成熟技术来创新。技术是最先进的并不一定是业务所必需的。在2008年,最重要的是安全运行,做到专业化、职业化,下一步就是大集中。整合完系统后,真正促进IT的价值实现。中信建投在利用IT技术上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们的操作性CRM平台。这是一个客户服务和营销平台。与简单的呼叫中心相比,目前的CRM平台是与业务紧密相联的。比如一个客户打电话进来,希望客服人员能够帮助委托交易。这在以前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是可以的,由用户输入密码进行确认后就能做到。

 

而另一个客户打电话进来,座席专家可以看到客户的持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给客户一些专业上的点拨。这些过程看似很简单,其实是与后台的系统紧密相联的。对于未来证券公司的发展,专业化的服务将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交易系统的参与者是个人,人数众多,每个人的需求也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现场交易,有人则希望网上交易。这些都会慢慢出现差异。证券公司要做的只是发现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的要求,在管理和各个环节上都能和谐统一,不出现短板点,一方面是团队中的人不断地去学习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督促供应商也要去学习。其实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的简单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要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讲究精诚合作。

无论对于硬件还是软件厂商,证券公司比较看重的是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前证券公司都是国外的IT产品和服务一统天下,现在也有了像华三这样的中国公司的产品进入到证券行业,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为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营提供了很大支持。目前在很多企业中,CIO已经逐步进入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团队中。

在中信建投,宋群力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价值实现。对于CIO来说,不是一个系统建完就没事了,而是要利用这个系统来创造价值,让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另外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沟通,在证券公司的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做第三方存管。很多的公司都把这个作为“一把手工程”。

而在中信建投这件事就是由信息技术部挑头来做的,由他们来协调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当时从清理账户、梳理业务流程,到与各家银行进行谈判等诸多繁琐的工作,都有信息技术部员工的参与,而这些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的所有层面。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