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推进外汇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外汇经营环境
2009-11-06 03:13:00作者:副局长 邓先宏来源:
摘要“诚实守信,合规守法”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发展繁荣的基本准则。近年来,我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新风。今年是商务部、外汇局等14个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第5年,...
“诚实守信,合规守法”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发展繁荣的基本准则。近年来,我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新风。今年是商务部、外汇局等14个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第5年,也是国内经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发展遭遇困难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倡导诚信守法,鼓励合规经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深刻认识危机下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这次发端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而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力证明了信用对于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说明了信用体系建设对于经济金融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研究和反思,但有一点已形成共识,即发达国家信用体系畸形发展、信用遭破坏,是危机爆发、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信贷条件不断放宽。在超前消费、超前投资的作用下,信贷投放失去了基本标准,出现了零首付和“三无”(无固定收入,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住房放贷,即所谓的次级贷款,在低利率、高增长的刺激下,次贷规模不断扩大,风险大幅攀升。二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急剧膨胀。近年来,美国金融领域衍生产品过度创新,高杠杆率频繁使用,使衍生产品市场过度扩张,虚拟经济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形成了以次级贷款为基础、倒金字塔形的衍生产品体系,成倍放大了金融风险。三是对信用活动的监管存在诸多死角。突出表现为:对结构复杂、潜在风险难以辨别的金融衍生产品缺乏监管;对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等部分金融主体缺乏监管;对广泛存在的杠杆操作和信用风险缺乏监管;对开曼、维尔京群岛等部分区域缺乏监管,从而出现了监管真空。四是信用评级机构滥用职权、误导市场。信用体系出现了畸形的、不合理的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为次贷产品评级收取高额费用,使评级机构失去了保持独立性的基础,结构复杂的次贷产品得到了很高的信用评级,严重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而在危机发生后,这些评级机构又矫枉过正地对一些本身资质较好的产品大幅降低其信用评级,进一步动摇了市场信心,加剧了危机蔓延。
形象地说,美国以次贷产品为基础、“倒金字塔”形的金融衍生品体系就好比一堆“干柴”,次贷违约率上升就好比“导火索”。随着次贷违约率的上升,信用被严重破坏,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靠信用维系的整个金融衍生品体系轰然倒塌,信用危机逐步发展成为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传导和渗透,最终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因此,要防止类似危机的爆发,就必须重建市场信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恢复和完善国际信用体系。从我国情况来看更要注重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外汇市场管理的职能部门,外汇局一方面坚持服务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宏观经济大局,积极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汇政策环境,加大外汇管理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外汇领域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对于破坏外汇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遏制,为涉汇主体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巨大破坏,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出口面临外需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严峻挑战。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同比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外贸企业出口收汇出现困难,出口“量”“价”齐跌,无法及时收回货款,与进出口相关的违约案件也不断增多,出口信用保险报损案件大幅增长。
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稳定外需对于我国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至关重要。这需要包括外汇局在内的所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努力,从多个层面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便利企业的资金运作,提高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顺利渡过难关。近年来外汇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不断推动外汇管理方式的转变:从重行政审批向重市场监测转变,从重事前监管向重事后管理转变,从重行为监管向重主体管理转变,从逐个审核排查向事后举证查处转变。另一方面继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便利企业正常外贸活动,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支持;大力支持“走出去”战略,促进投资便利化;推进外汇市场建设,支持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改进外汇行政审批,加大外汇法规清理力度。
今后,外汇局将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便利贸易外汇收支,拓宽资本流出渠道,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支持涉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有效净化外汇市场经营环境
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流向和规模仍可能反复,特别是在短期逐利动机下国际投机资本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跨境流动,形成跨境资金的大进大出,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压力,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冲击。
对此,外汇局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坚持政策支持与加强监管“两手抓”的方针,对破坏外汇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近两年,外汇局联合公安部门重拳出击,对地下钱庄、非法网络炒汇等外汇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遏制。仅2009年,就在广东、福建等地侦破22起地下钱庄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冻结资金等值7000多万元人民币。并在上海、海南、重庆等地成功破获网络炒汇案件14起,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冻结资金500多万元人民币。
除地下钱庄、非法网络炒汇等违法犯罪行为外,一些企业还采取了不合规的渠道或方式转移资金。为防范此类违规行为,避免资金大进大出,规范各类外汇经营主体的行为,近两年来外汇局检查部门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主体开展了10多项不同类型的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同时在检查中开展宣传教育,促进外汇市场主体与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共同创造和谐、有序的外汇市场环境。
创新多种形式加强诚信宣传 提升社会诚信促进繁荣发展
近几年来,外汇管理部门积极倡导涉汇主体“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理念,在每年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005年,在辽宁、河北和深圳三个地区推出了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试点工作。2006年,将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工作推广到了全国,并首次通过《金融时报》等媒体集中披露一批外汇违法违规后逃逸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已集中披露600余条逃逸类违规企业信息。2007年,通过多种媒体集中介绍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等外汇违法活动的巨大危害以及打击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活动的主要成果,并从这一年起连续3年组织外汇管理知识竞赛。2008年,将政府部门诚信建设的实际行动落实在促进外汇市场信用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等方面。
今年,全国范围内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继续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在总结过去4年宣传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全国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进一步开拓思路,掀起了诚信宣传的新高潮。一是继续创新宣传形式,组织专题晚会、诚信宣传主题论坛、主题运动会等活泼新颖的宣传活动。二是注重提升宣传活动针对性,对不同涉汇主体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采取“走进社区、走进银行、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校园”等深入的宣传活动,使外汇管理法律法规和诚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四是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和当地民俗节日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五是注重提高监管部门自身的诚信意识和依法行政理念。通过上述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今年的诚信兴商宣传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也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要在宣传上做文章,更要在体制机制、在便利和服务上下工夫。在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阶段,在各领域努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坚持诚信守法,合规经营,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汇领域的市场环境需要每个人乃至每个企业的诚信支持。人人讲信用,企业守法规,每个市场主体都应努力践行诚信,共同将我国外汇市场推向繁荣和稳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金融“巨无霸”或将退出欧美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