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CIO工作效果如何量化?
2009-10-13 21:21:00作者:吕建伟来源:
摘要回归到源头,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什么?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如何让信息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信息化引领甚至改变企业经营模式。 ...
CIO主要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日常运营,但是我们要记住,是负责,而不是具体建设和日常运营。CIO承担的是管理和领导的工作,是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和领导,这是CIO的主要职责。所以,一个CIO,工作效果如何,主要看的是是否充分满足和发挥了本职岗位职能。
首先回归到源头,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什么?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如何让信息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信息化引领甚至改变企业经营模式。
这是CIO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要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CIO必须深刻的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就在这人这时这环境这格局下,企业焦虑的是什么,面对的挑战是什么,面对的可能机会是什么。而且这些机会也是企业想走、能走、擅长走的路。如果CIO不理解企业中的内部人的格局和能力、内部的历史包袱、外部的环境和格局、行业的变化,所做的企业信息化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花了钱但效果出不来,那么CIO的工作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如何深刻理解企业?这很难。因为CIO在常见情况下是边缘科室,是技术人员,是和企业经营业务关系不大的技术人员。所以很难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会议。所以也很难知道企业和行业的真实信息。自己在边缘来回转悠下功夫阅读资料和同行交流,也只能是外人看门内,看似看懂了,但其实只是皮毛。所以,CIO想参与企业经营会议,必须有契机。而这个契机,也必定是企业信息化的契机。如果你想参与企业经营会议,但苦于没有机会,于是凭空给企业老总写一个企业分析,这势必会被认为脑子有病,赶快建议辞退。
其实,很多企业是不需要信息管理软件的。至少在笔者工作这么多年,仔细梳理总结每个项目,真实的揭开行业内幕,可以感叹的说这么一句。但是,自己是行业中人,当然单子多多益善,可上可不上的就上。但,其实很多企业都不知道自己上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会有多少收益,相对于收益,该投入资金多少合适,面对企业现状的人和事,该投入多少精力,该应用什么层次的产品。这些问题,很多企业都不知道。企业是一个由雇佣和投资关系组成的盈利机器,员工来自四海,外部竞争环境和机会也是不断变化,所以企业在飞奔向前的过程中必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会有各种问题,我们见到许多企业,有着很大的问题,但是仍然不死不活的十多年死不了。你说它没有竞争力,它为什么还能活十多年呢?所以,面对诸多问题,该解决哪些,是需要挑选的。该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化产品,可能一个网络版的EXCEL就能解决的问题,有人却想到了大型管理软件,费力费钱而效果不明显,甚至还定制化开发,日常维护还巨难。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实施企业信息化,CIO在企业中就没有用了。所以,CIO总是倾向于会找各种机会给企业引入信息化。这个倾向,很类似IT公司的销售人员。但CIO为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也必须这么做。不管这么着,一个IT项目会在各种影响下产生了。CIO的机会来了。
但,别乱动。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刚才讨论的,CIO想开展有效的、和企业匹配的信息化,但苦于在企业经营之外转悠,所以也很难获得信息化的机会。现在,不管这个IT项目是怎么样的情况下得来的,但终于来了一个。这就是机会。
我们想想,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什么?是开源节流。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组织结构、岗位职能、流程、表单、考核。CIO在边缘的时候就想为企业开源节流,比较难。很多人以为把账算清楚了,可以知道来龙去脉了就能为企业节流。其实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可以,是IT厂商的很大的一个宣传点。企业经营现实中,很多支出都不是员工要故意浪费或者出现内贼挖东西。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在2000年以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一个层次的节流都基本已经实现。而现在的节流就需要创新模式,或者保守型的流程优化。所以,CIO想长久的把各种项目能持续下去,介入企业经营,与企业经营一起贴着飞,必须先把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弄清楚。也就是说,把组织结构、岗位职能、流程、表单、考核梳理清楚。这是管理的基础。OK,从这个突破口深入,你就介入了企业的管理了。
在项目初期,能不能拿出一份企业的现状轮廓、企业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岗位、关键流程,这些对于评估CIO的工作非常关键。
然后就顺理成章了。企业产品选型,从价格到功能,再到IT厂商的产品稳定度、定制性,再看IT厂商可以派来定制、培训、实施、支持的人数、人的年龄、人的产品熟悉能力、人的项目管理能力、人的企业业务熟悉能力。选型企业是个很狭窄的事情。看似提供产品的IT厂商很多。但其实,当CIO真正要选型的时候,发现可选的并不多。
为什么?因为CIO知道的、熟悉的IT厂商并不多。还要考虑价格,这就能卡掉不少IT厂商。然后,IT厂商的产品、IT厂商实际能派来的人(别相信IT方老板和销售说能派来的资深专家,那是不可能的)。还得再看IT厂商出了问题的解决能力、解决及时性、态度、解决派来的人的能力。最后,可剩下的非常少。很多项目,由于价格一项,就只能找当地的小公司,甚至是几个游击开发人员来搞定。当然,也希望采用专业软件公司的产品,但企业只能只想出那么多钱,而专业软件公司运营费用大,那么点一个单子费力不好赚钱,所以一般不会接。即使接了也不会上心做,最后伤的还是企业。
所以,选型选的好不好,不是看你选型完成,项目签定,双方皆大欢喜就叫选型成功。这才刚刚开始,怎么能看出选型成功呢?开始欢喜后成冤家的案例比比皆是,选型,选的是产品选的人选的是执行过程的细节和态度,需要整个过程回顾来评估才能知晓选型成功。好不好,日久见。可以说,选型成功的评估,是个综合性的长期看的指标,是结合项目实施、产品应用、日常服务满意度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所以,可能每一个阶段的内部业务部门和管理层对IT项目的满意度调查是CIO在选型方面的评估标准。
一旦选型完成,CIO主要负责项目的执行管理了。让本部门人如何和IT公司人配合,让本部门人、IT公司如何与公司业务部门人沟通,自己如何平衡公司业务部门的需求和IT功能的限制,自己如何说服业务部门适应新的操作系统和业务流程,这都是执行过程中的重点。这些重点不解决,结果很有可能是业务部门说软件烂用不了,而IT公司也是合作不愉快到处是冲突和遗憾。很多CIO一个劲的关注和严格要求项目进度。岂不知,项目的进度是受这些因素影响的。这些重点因素不解决,项目的进度怎么能健康呢?所以,很多不深谐此道的CIO,干抓项目进度,但偏偏还项目进度老出问题,还不知道项目为什么老出现各种异常,于是把项目进度抓的更紧,让IT方每天报告计划和进度,每周计划每月计划,弄的IT方也非常烦,项目进度还是没法保证。所以,要知道重点和本质去解决。
这个沟通管理的职能,是CIO必须要主抓的。但怎么评估这方面的效果?笔者建议是每次开会的计划、目的、讨论事项、讨论内容、每个人的发言、讨论结果都做好详细的会议纪要。因为我们经常在项目过程中遇到一个现象就是说了不算算不不说,反反复复还不承认。有了这些所有历史流水账,讨论起来有根有据,明确的多了。不要口头上来来回回大家都在桌子上空谈。
很多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很多是需求的问题。胡子芝麻一把抓,想到就要修改。这势必会让项目失控,最后的软件也不是双方都愿意看到的。安排什么需求可以满足,什么需求不可以满足,什么需求在什么阶段满足。这也是CIO的工作重点。因为需求增加不增加,会不会带来软件稳定性、复杂性,对业务有没有益处,这些重大影响问题都得CIO来拍板。CIO一定要把项目的关键抓在自己手里。
当然,需求管理,如需求的提出人、需求的紧急程度、需求的重要程度、需求的提出流程、需求的审核流程、需求的开发、需求的复核、功能的测试、需求变更、需求变更。(lynn)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观点:风险管理文化乃现代银行命脉
下一篇:车险业务盈利紧抓电话车险“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