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台湾血液基金会:“事关人命”的IT系统转换

2009-09-25 15:35:00作者:刘哲铭 来源:

摘要台湾血液基金会信息处处长涂玲珍说:“我们IT系统处理的数据事关人命,容不得任何一项检验的数据有差错,或是有任何疏失,所以这个工作是很严谨,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

IT如果做不好,多数时候,都会听到信息部门主管们说,这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来发展等等,但是对于台湾血液基金会来说,IT系统如果发生问题,可是“事关人命”。台湾血液基金会,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业务,就是在于管理全国所有捐血人的数据,与捐血血袋整个运送到使用的流程。或许台湾血液基金会信息处处长涂玲珍对IT系统处理捐血流程的看法,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她是这么说的:“我们IT系统处理的数据事关人命,容不得任何一项检验的数据有差错,或是有任何疏失,所以这个工作是很严谨,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以绝不能失败的决心,一年半完成系统转换

也因为IT系统处理的数据攸关捐血的质量与整个流程的运作,对于玲珍来说,在1997年进行整个系统转换时,就是对工作严谨度的一大挑战。过去台湾血液基金会因为没有足够的IT人员维护6个中心所需的IT架构,系统是完全外包的,且是在大型主机上运作。在这样的状况下,所有的信息需求几乎是唯厂商是从,处于被厂商绑死的状况下。“那个时候信息系统因为是完全交由厂商维护,所以厂商只要说不能做,血液基金会就只能乖乖听话。”涂玲珍说。在这样的状况下,当时6个捐血中心的捐血人数据无法联机,每半年必须透过磁带做一次备份,再将数据交叉比对,确定捐血人是否有在不同的捐血中心捐血、血液状况等等不同的数据,重新汇整成一份完整的数据。但是因为每半年才做一次,时间往往早已失去了时效性,人工比对也有很多错误的可能性,导致捐血人的数据处理上很没效率。

如果没有涂玲珍在当时痛下决心地决定将系统大幅改变,并且做到全省6个捐血中心的实时联机,现在全台湾650万笔的捐血人数据,可能还是依照着上述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因为当时血液基金会的IT部门也才算是刚刚成立,做出系统转换的决定,其实是冒着很大的压力的。”涂玲珍说。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与旧有厂商契约间的外在压力。由于过去处理捐血流程的这套核心系统,完全由厂商开发维护,所以当血液基金会要与厂商中止合约,换成另外的厂商时,对方的合作态度就十分的消极。举例来说,旧数据的转换上,原有的厂商就不太愿意配合,并且因为新系统提案到旧契约终止间,时间只剩下一年半,这代表着所有新系统的开发、硬件的建置、网络的改变与教育训练等工作,都必须在这短短的一年半间完成。“这个时候又遇到厂商在旧数据转换上的不积极配合,时间紧迫的状况更为严重。”涂玲珍说。

此外就是内部流程改变所面临到的压力。在当时,由于原本的系统是由Cobol写成,整个系统的使用接口是以键盘为主,转到使用鼠标的Windows接口,让很多在血液基金会工作了2~30年的员工,都很难适应。“我们在非营利组织中(NPO),算是相对稳定很多的机构,所以很多员工长年工作下来,早已习惯了原有系统操作方式,平均年龄层也较大,要这些员工如何学会使用鼠标,在当时来说实在也是一大难题。”涂玲珍说,“但是当时就本着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成功的心情,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整个系统的上线。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系统无法顺利上线,整个捐血作业可是会停摆的,那时候坚持到底的决心还真是满不可思议的。”

当时涂玲珍面对这些内外纷涌而来的压力,除了持续积极的与旧厂商交涉,让旧数据能够顺利转换之外,对内也开了无数次的会议和教育训练,以达成共识。涂玲珍说:“当时系统要验收时,我让每个捐血中心的10个部门(6个捐血中心共60个部门),一一在验收表上盖章,这是希望能让使用者真正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用接口,就算系统做不到,也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如此才不会有过大的反弹声浪。”但是要让所有部门都盖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常会看到涂玲珍在3个会议室间奔走,每个会议室里都有3个部门共同开会,不盖章的部门则会和其它有盖章的捐血中心相同部门一起讨论,看看接口的可行性,与其它捐血中心的作业流程为什么可以接受这样的接口与窗体字段,并且会让外包厂商的程序开发者就列席旁听,当场提出可行与不可行的理由与原因。

在这样反复的沟通之后,最后涂玲珍终于成功的赶在时限内完成了系统的上线,将台湾血液基金会旧有的系统转换成为可以实时数据联机,降低捐血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并且顺利运作了5年,之后才又重新添购备援机制的硬件。现在全台湾6个捐血中心都拥有2台服务器,相互备援,而血液基金会的总部,也有2台服务器统整数据,让原有Client、Server架构能够达到更为完善的备援。

审慎的外包机制,解决NPO人力不足问题

这次系统的大转移,也让台湾血液基金会确立了现在很多IT相关管理上的机制,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善用外包解决血液基金会IT人力不足的问题。涂玲珍表示,因为台湾血液基金会是一个NPO,所以薪资与福利没有办法像私人企业一般,提供足够的吸引力,例如股票分红、特别奖金等。这也使得IT人员的流动率相当高,平均2~3年就会离职。“我发觉这样下去不行,信息部门变成总是在做教育训练与系统的交接,这对我们IT系统来说风险相当高,所以后来我们决定以外包的方式,养少一点IT人员。”涂玲珍说。

 

现在台湾血液基金会多数较大的系统几乎都以外包解决,这也使得他们对于如何选择外包的厂商,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举例来说,涂玲珍都会要求厂商在未得标前就先提出合约,以确立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外包不见得大厂商就是好,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与厂商间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厘清,之所以要求厂商在得标前就拟出合约,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免以价格得标后,双方的责任义务无法厘清,反而让外包系统问题百出。”涂玲珍说。

此外,和厂商签订驻点维护的合约也是弥补专业人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以现在台湾血液基金会的状况为例,目前就有4位驻点人员提供系统的维护服务。涂玲珍说:“这样的做法虽然费用会高一点,但是相较过去教育训练和人才不断更换的风险来说,降低了很多可能的风险。”

目前台湾血液基金会每个月约要花费130几万元在外包和驻点人员维护系统的合约上,而在外包厂商的征选上,也十分重视使用者的需求。IT部门的人员负责的是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技术能够支持的程度等不同的技术相关问题。“如果厂商在和你洽谈的时候,就换了不少个人,技术支持的团队每次来的也是不同的面孔,那他们未来的技术支持就很可能无法做到专属的单一窗口,像这样在这部分的评分我们就会扣分。”涂玲珍说。

而在系统接口的使用方便与否,则会在征选外包厂商时,就将使用者纳入评估的小组中。“其实平常开会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哪些部门的哪位同仁,对于这些问题特别热心,一旦该部门相关的系统需要征选外包厂商时,就会找来这样的使用者,由他对于厂商提供的使用界面提出看法。这些都会纳入我们对外包厂商的评分机制中,最后再选出最高分的厂商。”涂玲珍说。

对于像台湾血液基金会这样的NPO来说,外包的机制之所以会发展的如此完善,其实最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其IT人力需求的问题,由于不容易留下好的开发人员,所以对于涂玲珍来说,如何善用外包,减低信息系统发生问题的风险,与开发新的所需系统,就是重要的课题。这也是值得许多企业与NPO参考的做法。其中最特别的就是,血液基金会中有一套针对外包的评分机制,且不光是以技术面的支持度、系统的稳定性等来评分,也会邀请每个部门中阶的主管,或是实际的使用人员,共同在外包厂商评分的阶段就一同针对使用接口做评分。“其实找中阶左右的主管参与评估最合适,因为如果找各部门的主管,很多实际上操作的问题会不容易发现,所以我们都会找实际上使用的人。”涂玲珍说。

近几年,涂玲珍又将开始翻新台湾血液基金会的各项系统,包括全国血液数据库、服务捐血人相关的互动系统等,这些都将主要以外包的方式进行。对于像台湾血液基金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外包反而是确保他们系统稳定的重要方法。涂玲珍可以说是找到了在NPO之中,IT外包与自有人员间分工协调的平衡点,找出了NPO的IT所该有的生存之道。(lynn)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