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国泰银行:“换心”涅槃

2009-09-24 17:44:00作者:佚名来源:

摘要国泰世华银行并不是第一家从大型主机系统走向开放架构的银行企业,也不是第一家采用BANCS应用系统的银行。但是,由于国泰世华银行的营运规模大,业务复杂度高,加上整体系统的设计以及上线的策略做法,都与其它银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

高达7.29亿元的新银行系统项目,一开始只是为了转换核心系统,后来又另外延伸出先行建置系统项目,也就是一个全新的ATM、汇款核心功能平台(FEP)以及财会绩效平台。由这两个项目组成的新银行系统陆续上线后,国泰世华银行的系统架构也从此翻新,并且正式迈向开放系统平台架构。

国泰世华银行并不是第一家从大型主机系统走向开放架构的银行企业,也不是第一家采用BANCS应用系统的银行。但是,由于国泰世华银行的营运规模大,业务复杂度高,加上整体系统的设计以及上线的策略做法,都与其它银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没有一定要大型主机或开放架构平台

对于要采用开放架构或是大型主机架构,国泰世华银行从一开始就没有设限,而是完全业务导向的评估最后,最后虽然是决定用FNS旗下的BANCS系统,但BANCS系统也有开放架构与大型主机架构两种版本可以选择,然而,国泰世华考虑到成本、人力与应用系统开发速度等综合因素,就决定新系统要朝开放架构来发展。

从成本面来说,大型主机的整体报价,确实比开放系统高出30%~40%;而人力方面也有学习曲线太长的问题。目前国泰世华银行虽然有足够的人力可以因应,但国泰世华银行CIO章光祖说:“我担心的是,5到10年后是否依旧如此,将会是一个问号。”以国泰世华而言,这些都是整体考虑的一部分,“价格绝对不是唯一的考虑”。

当然,以稳定度来说,IBM提供的实验报告数据是,大型主机的稳定性能达到99.999%,开放系统则是99.99%,就这个角度来看,大型主机系统的稳定度与安全性都比较高。但是,系统转换过程中要考虑的要素却不止于此,国泰世华银行的思考角度“必须从业务观点出发”,也就是新的应用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国泰世华的需求为要。

国泰世华决定采用新的架构设计,以IBM的P6服务器搭配甲骨文的数据库,分行柜员系统则另外采用IBM下包厂商宏瞻的eTABS,替代BANCS软件包中的柜员系统。章光祖表示,在新银行的系统架构中,数据库不是考虑的重点,取决关键在分行柜员系统,目前eTABS后端采用的数据库虽然是DB2,但是,开放系统架构的好处,就是不会被单一产品绑死,未来,国泰世华可以随时视情况重新评估,转换使用其它品牌的数据库与服务器。

必须具备立即接手维护的能力

国泰世华银行在启动新银行项目的那一刻,就决定上线的那一天,必须具备立即接手维护的能力,章光祖说:“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因为我真的觉得,如果自己无法全盘掌握,那系统转换就注定失败。即使能够顺利上线,初期也会痛苦一段时间”。老板的忍耐是有限的,如果等到系统上线之后,整个团队才开始熟悉系统,怎么响应使用者端的需求。

“这种大型项目,自己一定要跳进来掌握一切,如果交由委外厂商或顾问负责,就死定了。因为项目过程中,要决定的事情很多,做与不做,都必须要企业自己决定”,章光祖说。有时候,会很气这些厂商什么都不懂,但是,厂商确实只能扮演协助的角色,而不是项目的主导者。

所以,国泰世华银行在项目启动的那一天,就与BANCS原厂紧密合作,章光祖指出,新银行系统计划虽然是由IBM承包,再交由FNS原厂在马尼拉的团队执行,针对国泰世华银行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但是,国泰世华银行为了缩短接手维护的学习曲线,相关项目成员都直接与BANCS原厂沟通。

项目初期,是FNS在马尼拉的团队完成定制化开发之后,透过网络传送给国泰世华银行同步测试,当所有的定制化工程完成后,第二阶段的修改与调整,国泰世华银行甚至要求FNS派遣人力来台湾,直接与国泰世华银行的项目成员沟通,并且完成后续的定制化调整。

当初,国泰世华决定采用FNS公司的BANCS系统,原因之一就是BANCS已经被很多银行业者采用,严格说来,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套装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泰世华推估定制化的比例应该可以大幅降低,不过,后来经过业务面与功能面的差异分析后,发现各个银行的业务特性仍有很大差别,定制化的工程依旧不少。

 

举例来说,国泰世华的建筑融资个案与要求,就比其它银行业者多,而类似这样业务特性不同所延伸出来的定制化比例远远高出预期。而定制化的比例越高,系统维护的难度也越高,况且国泰世华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总共使用C、Cobol以及Java等3种不同语言,其中有些语言并不是国泰世华银行既有人力的强项,后续要接手维护就要提早熟悉。

6个月时间观察

国泰世华的新银行系统,虽然已经完整上线,但是,章光祖强调:“现阶段只能说是顺利,还不能以成功盖棺论定,因为系统才刚刚上线没有多久,一些特殊营业日的实际运作,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尤其国泰世华银行的分行数较多,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才能知道各个据点的系统运作是否稳定。

对于“成功”,国泰世华银行有严格的定义,现在只能说顺利上线,运作还算正常,除了每天开机关机都很顺利之外,也通过月底计息等检验。但成功与否,至少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检视。所以,国泰世华银行还没有举办项目的庆功宴。

以现阶段来说,基本的效益已经浮现,平均每间分行关帐的速度都提早了1小时左右,以往每间分行在下午3点半拉下铁门之后,后续的作业往往还要忙到晚上7、8点左右才能下班,但是,新的系统上线之后,整体作业时间都提早了1小时。

然而,新系统上线首日,国泰世华银行依旧面临挑战。5月28日零点国泰世华银行原本的核心系统正式走入历史,新核心系统则在5月29日凌晨1点钟启动,营业首日部分服务一度停摆,主要是因为系统上线的第一个营业日,是在4天连假结束之后,而且又适逢月底转换月初,所以,交易都挤在同一天而爆增。

过程中,部分交易服务就一度停摆,其中,除了网络银行以及补折机等自动化交易服务之外,汇出汇款业务也曾暂停,主要是因为交易量爆增,加上分行人员对新核心系统还不熟悉,进而影响到系统效能。

章光祖表示,新系统上线之前,就经过10次的测试,举凡月初日、月底日、发薪日等都是原本就预想过的情况,也针对这些情境做过测试,因此,即使新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就出现系统资源紧绷的状况,但在经过适当的调整之后,自动化交易服务等问题都在半小时内得到解决。

为了让分行临柜作业能够顺畅运作,国泰世华不得不短暂停止自动化交易等局部服务,进而调整硬件资源配置,并且把资源集中在分行等第一线交易系统上。除此之外,为了让第一线的作业实时完成,国泰世华也把一般汇款业务,放到第二顺位处理,进而把IT资源集中在公司户以及证券交割等方面的业务处理。

章光祖说:“新系统上线,小状况多多少少一定会有,但是整体来看一切还算顺利。”新系统在经过2年多的开发之后,去年11月正式迈入测试阶段,过程中,经过将近半年的严格测试,最后决定在5月底的4天连假进行转换,但是,新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就承载了70万笔的交易量,相较于平日的交易至少增加了3成,对于系统造成的负担无庸置疑。

新系统上线以来,大概就是上线首日的问题最具挑战。不过,后续仍旧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验证,章光祖认为,新系统上线就像是过关斩将,除了要通过正常营业日的检验,还要通过所有特殊日的检验,一个系统才算成功。此外,业务面的效益,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摩合,才会慢慢展现新系统的威力。

章光祖说:“所有的人都必须要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观念”,因为新系统的整体效益,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才能开花结果。而大多数人都很健忘,过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忘记现在转换带来的改变,然后,觉得系统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这绝对是IT人员的压力,也是持续前进的动力。

当然,新的系统上线之后,我相信新系统绝对可以做到许多旧系统做不到的一些事情。但并不代表新的系统,就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任何一套系统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新的帐务处理系统如此,其它系统也一样。同样的道理,新的系统究竟可以用多久,我也不知道,或许当新的系统运作成熟,就得开始准备发展下一代系统,都说不定。

 

因为市场环境不断在变,新的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使用者端的需求更是千变万化,这些因素加总起来都会驱动下一代银行系统的发展。以前,银行的业务很单纯,既没有企业金融与消费金融之分,也没有AO以及信用卡业务,而当市场改变了,使用者端的观念也会变得不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以及作业流程等都必须跟着改变。

系统转换一步到位

事实上,这一次系统转换的评估过程,就因为市场丕变平添波折,章光祖说:“国泰世华银行的新系统转换评估,前前后后大约花费2年时间才完成”,之后又经历3年建置时间才上线,这么冗长的过程,虽然各个银行都差不多,但是,国泰世华银行在系统评估阶段,曾经有过一段挣扎,就是考虑是否要把消费金融与企业金融切割。

2年的评估时间确实很长,主要是因为有些想法改变了,因为那个时候消费金融市场很“夯”,所以,在评估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曾经思考是否要把消费金融视为一个独立的需求,也就是把消费金融与企业金融分开来看,若是分割为二,则等同于有2个帐务处理系统。又或是一步到位就好,并且以同一个帐务处理系统,兼顾两者的需求。

在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评估之后,国泰世华银行决定实行一步到位的做法。因为仔细评估后发现,消费金融如果从帐务处理系统中抽离出来,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从IT的角度来看,等于同样的事情要做2次,诸如时间、人力、相关数据转换以及应用程序撰写等都要做2次,成本当然会相对增加。所以,后来就决定一次做。

章光祖强调,这些都是“业务导向的思考,而不是成本面考虑”。国泰世华银行跟其它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泰世华银行的IT组织原本就是整合性的组织,不是个别独立的组织,所以,系统思维必须更贴近市场,业务与IT的整合效益才会更高。

以国泰世华的做法来说,评估阶段就必须把未来5~7年的系统架构勾勒出来,然后才能根据需求筛选出适合的系统商,在这个过程中,国泰世华“没有一定要走向开放架构的预设立场”,而是从“解决方案导向”、“业务导向”的角度,来思考各个系统整合商所提出的系统架构,是否真的能够符合国泰世华的需求,而不论对方所提出的架构,是大型主机还是开放架构。

国泰世华银行的需求底定之后,就透过系统厂商的国际评鉴机构IBS,找出近5年内有相关建置经验的200家系统厂商,最后国泰世华再从中筛选出50家系统商,并且以电子邮件发出邀请函,这些系统厂商在了解情况之后,大约有17家的企画书响应中,只有5家符合国泰世华的要求。

评估过程中,有2家厂商因为项目人力的时间冲突,自动退出国泰世华银行的项目角逐,最后有3家系统商脱颖而出。这个时候,国泰世华银行又进一步根据10项具体的评量指标进行筛选,例如:是否提供原始代码与技术转移、是否具有定制化的扩充弹性、架构规画的技术整合能力、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稳定性等进行评估,最终并由IBM承包。

最后,由IBM承包新的帐务处理系统项目,并且以P系列搭配BANCS以及甲骨文的数据库。虽然都是舶来品,而且还得花钱加工,但是,章光祖说:“在台湾厂商没有推出一套好的银行系统之前,比较好的做法,还是得想办法找出适合自己的软件包,再来改装。”才能因应市场过渡时期的需求。

“革命”七次才成功

新银行系统项目从评估到开发都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正式上线前的测试更马虎不得,而国泰世华银行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因为国泰世华银行的系统转换,不只是翻新系统而已,整个信息架构都彻底改变了,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测试,而当系统面、功能面的测试都完成之后,“首度动员全行进行模拟演练测试,却在开机5分钟之后就停摆,”章光祖说。那个当下,真的很想找一个洞钻进去。

第一次演练就失败,真的非常丢脸,想不到第二次还是失败,接下来的第三次、第四次,甚至到了第七次都失败,“整个项目团队的信心跌落谷底,终于,第八次的模拟演练测试圆满成功了”,章光祖说。为了让系统上线之后稳定运作,也让162间分行人员更熟悉系统,国泰世华银行又增加模拟演练次数,幸好,后续的模拟演练测试每一次都成功,最后才能如期上线。

国泰世华银行为了让所有分行人员熟悉新系统,去年7月就开始进行教育训练,并且从分行调度了50位不同职能角色的人来担任种子讲师,协助全行2,000多位柜员,进行4,000人次的教育训练,但是,仿真演练初期,系统状况百出,非常不稳定,有时候,甚至也无法立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个过程可以说是“天怒人怨”,项目成员除了要面对责骂,压力也非常大,连夜加班找出问题在所不惜。

但是,模拟演练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上,大家只能用“革命”的心情来面对,章光祖回忆当下,面对失败连连的窘境,内心里真的开始担心是否可以顺利完成系统转换,项目成员一再检讨,想尽办法预防问题再次出现,也沙盘推演应变之道,他说,最后能够顺利上线,真得感谢大家的配合与努力。(lynn)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