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IT让基金投资更靠谱

2010-06-09 01:03:00作者: 来源:

摘要博时基金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希望借博时这“一斑”能够让我们窥见整个基金行业信息化的“全豹”。...

李淼是个上班族,最近手头有笔5万元的闲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放在银行觉得实在可惜。他想过炒股,可每天朝九晚五还经常加班,自己一无精力二无专业知识。这时,有不少老股民都给出了相同的建议—买基金。

到网上一查,李淼才发现,原来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投资理财方式的首选之一。基金简单说就是“集合投资”,把分散在“基民”们手里的钱集中起来,由基金公司出面管理,由基金管理人负责投资运作。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由基金公司和购买基金的“基民”共同分享、承担。

事实上,每一只净值翻番的基金以及每一个成功的基金公司背后,除了一批目光敏锐、反应迅速的基金经理,更重要的是有一套有效、完善的投研(投资与研究)平台体系。而IT在投研平台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T业务化”也已成为基金行业的一种共识,正是IT让基金投资越来越靠谱。

开放迸发IT需求

1998年,中国内地首批成立了包括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在内的5家基金管理公司。之后的几年,基金公司的数量迅猛膨胀,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新的基金品种也相继出现。

不过在这一阶段,基金行业的信息化并未伴随着行业迅速崛起,因为那是个封闭式基金的时代,封闭式基金的特点是基金规模和期限在发行前就已确定,也就是说“客户只要保证自己能买上,其他问题一概不用考虑”。

“当时市场上的基金数量非常少,基金是一种畅销品,根本不用愁卖不出去,很多基金公司连专职的营销人员都没有。”一位经历过“封闭时代”的老“基民”告诉记者,由于投资期限固定,那时候基金的申购、交易、查询登记都在证券公司或交易所完成,基金公司并不直接面对客户,也谈不上什么客户服务。

直到2002年,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才使得基金行业信息化需求得以迸发。原因是开放式基金的基金规模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相对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在激励约束机制、流动性、透明度和投资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基金市场因此很快繁荣起来了。

据统计,仅2002年一年,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就迅速发展到15家,2004年之后,它已经成为基金市场主流。而从“封闭”到“开放”,不仅使基金公司在销售环节的竞争迅速加剧,由于运作开放式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承担对投资人的各项服务,满足客户在基金管理公司查询、登记、交易的需求,同时使各大基金公司向“客户服务”的方向发展回归,于是,统计系统、交易系统也就成了大多数基金公司IT投入的开始。

“以前在基金公司,你最多能看见几台PC机,2002年之后,逐渐有一些Unix服务器出现了。”在采访中,很多基金公司的CIO都认为,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可以被视为基金行业信息化的真正开始。数据显示,仅2002年,各基金公司为运营开放式基金业务的IT投入就高达2.5亿元。

不过,由于跟证券公司的天然联系,基金行业的IT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被视为券商在基金领域的一种IT拓展。如今已经是博时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的林琦,当时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据他回忆:“那时候人员都是从各个券商出来的,做的事也就是照搬证券公司的的经验,所以基金行业的IT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什么行业特点”。

投研平台功不可没

“虽然都是做投资,基金跟证券公司在IT系统建设的重点和要求却大相径庭,因为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定位上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在林琦看来,券商及其IT系统最重要的职能是“经纪业务”,即在股民与交易所之间建立一个平台、一个通道,让普通人也能自由炒股。基金公司则不同,它最主要的核心业务并不是所谓的经济业务,而是要把投资本身作为一个产品,帮助客户去做投资理财。

 

所以这两个行业在整个IT系统的建设要求上,存在着诸多不同。比如证券行业对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明显更高,“股票前一分钟和后一分钟价格很可能就是天上地下,要保证股民的利益,你的系统就必须随时随地体现出高效。”相对而言,基金对这个方面的要求相对低很多,“基金每天只有一个净值,你早上买和下午买是一样的。”

而对于投资管理,基金公司对系统的高要求又是证券公司无法比拟的,它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达到投资目标。“怎么去选一个好股票?”是每个基金公司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投资和研究部门在基金公司处于核心地位。虽然很多证券公司,也有“推荐股票”、“委托理财”等业务,但这些对它们来讲都只是一种增值服务,对其主营的“经纪业务”并无实质压力。

“如果说证券公司的IT核心是交易系统,对基金公司来说,以投资分析系统为代表的‘投研平台’就是它的IT生命线。”林琦指出,虽然基金公司一般都有销售和投资两条业务线,但能代表核心竞争力的就是投资和研究能力,其中有人的因素,有组织的因素,也有IT的因素。

“如果没有好的投研平台,即使从市场上引进了明星基金经理,这位基金经理的优秀业绩未必能够持续下去。”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投研人员的流动性很强,基金经理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所以要稳定、持续地提高公司业绩,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投研平台和体系。

据记者了解,在博时基金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中,基金经理能够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三层组合,即从资产配置,到行业配置,最后到个股配置。通过事后的绩效评估和分析系统提供的各种模型,基金经理能够清晰认识到,这段时间收益究竟是因为资产配置合理,还是行业选择正确,抑或只是个股的意外影响。“这种模型分析,能够让基金经理们有的放矢,而不是简单地通过看几个K线或者读两篇报告就冲动地决策。”

2007年,博时基金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获得了深圳市金融创新一等奖。而在圈内人看来,博时基金之所以能够管理总规模逾2090亿元的资产,并取得累计分红超过人民币436亿元的佳绩,其领先的业内投研系统功不可没。

起步晚 起点高

“基金公司的IT建设其实是赶上了好时候。”一位金融信息化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相对于银行、证券业,国内基金业的IT建设起步较晚,但与此同时,起点却很高。这一方面由于基金公司确实“财大气粗”,各方面设施、人员配套都非常齐全; 另一方面,在2002年之后基金信息化全面开始时,监管部门对于信息系统的要求已经非常成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林琦表示,虽然目前整个基金行业最大的机房也就几百平米,在机房规模,设备等级方面跟银行、证券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该有的也都有了”,并且由于一切从头开始,没有老系统升级、异构系统互通等负累,基金公司的系统安全和机构规范层面一点都不差,在IT创新上更是一马当先。

林琦告诉记者,如今成熟的基金公司IT系统架构往往围绕投资行为分为三个部分:投资前的研究分析系统,包括股票行情、产业资讯、研究报告等等; 投资中的组合管理、组合调优、交易管理; 以及投资后的绩效评估、模型分析等等,还有贯穿整个投资过程的风险控制,合规控制。

随着基金产品创新的步伐提速,如何既满足于眼前业务拓展的需求,同时又前瞻性地为未来的产品创新与海外业务发展服务,成为所有基金公司IT部门当前的必修课。

博时正在思考由面向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市场转变所需要进行的前期修炼。据林琦透露,他们已经在考虑开发新版本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因为随着投资市场的扩大,基金管理需要有质的飞跃。一是原来不需要考虑的汇率问题,现在就必须考虑; 二是国内A股以往没有的期权、期货以及其他衍生品,未来都会逐渐被纳入到投资范围里来。为应对全球化投资的挑战,IT系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林琦也认识到,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化投资视野的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国际性、现代化的IT架构。博时原有的两层系统架构,未来将被支持不同系统之间松耦合的SOA架构所取代。“有了更高效的IT平台,一方面业务风险会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业务创新会得到更好的支持。”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如今很多基金公司一成立,就会把IT建设当做一种长期投资大力开展。“我们的IT人员规模已经达到30人,占了公司总人数300人的十分之一,这一比例是证券和银行不可想象的。”用林琦的话说,这种企业文化就是“IT业务化,业务IT化”。

IT业务化  业务IT化

“业务部门是IT部门的直接客户,他们不光是整个IT系统的使用者和评价者,也应该成为建设者和维护者,整个业务系统成败与否、使用好坏,业务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林琦表示,博时基金之所以能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配合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博时基金内部,IT系统的建设一直由一种自上而下的机制推动,用林琦的话说叫“必须让领导先用起来”。据记者了解,博时基金目前的很多IT项目都由公司领导直接牵头,部门领导则作为业务骨干参与技术讨论,最后落实到各个部门的IT骨干和接口人员,再由他们一步步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个人。

林琦还一再强调要保持IT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博时基金信息技术部会定期到业务部门进行调研,一方面深入了解业务,更好地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还形成了一套针对IT部门的服务评价系统,使IT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业务部门的使用反馈,“业务部门的评价如何”已经成了博时基金每个IT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统一沟通平台就是博时基金“互动”机制的重要成果。博时的IT工作人员在与业务部门沟通中了解到,沟通障碍已经成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门槛。“虽然公司只有300多人,但分散在几个地方,投研人员还经常要到外面出差,到上市公司调研,拜访客户,拜访渠道等等。“大家平时可能很难有时间聚到一起。但业务要求大家坐在一起分析和决策,这种需求单靠语音是无法满足的。”于是基于业务部门的这种需求,林琦决定建立一套沟通平台,为业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沟通手段。

于是,博时基金信息技术部从2007年12月开始,历经四个月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审慎的决策,最后选择了微软及其合作伙伴的统一沟通解决方案,部署了微软的OCS 2007(Office Communication Server),并与原有的Exchange Server 2007、Avaya IP电话系统及Polycom MGC25会议系统、手机移动终端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以博时金融工作人员为核心,融合接入方式,把所有不沟通相关的工作集成到员工的手边,为他们提供电子邮件、即时沟通、移动沟通、音/视频会议系统的统一沟通平台。

如今,每周一博时基金的开会时间,无论员工身在机场,还是外地的宾馆,只要通过身边的电脑或手机,都可以随时加入到会议中来。会议过程中还能实现PPT等文件的共享和随时修改。这样一来就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出差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由于统一沟通平台是基于IP的,在系统内打电话、视频、共享文件都不会产生通信费,公司原有的固定电话和手机通信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这次来北京出差,由于用手机绑定了OCS系统,我能够随时应对各种办公交流信息,甚至很多同事都没有感觉到我已经到北京好几天了。”林琦表示,OCS对于博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IT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无缝地融入到了博时的业务系统中。

采访手记

自主研发 不可荒废

“要在这个行业有竞争力,你的IT系统必须有个性。”

 

博时基金多年来一直坚持自主开发与外包、外购相结合的IT建设思路,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不偷懒”的态度着实难能可贵,因为在金融行业,没有买不到的系统。

林琦指出,博时基金在IT建设方面的原则是:对于不能体现基金公司个性化的系统,比如资讯平台建设和系统测试环节,采取完全外购或外包的策略; 对于OA、CRM这些专业IT公司可以提供好的技术平台,但是业务方面需要基金公司自身设计的系统,采取共建的策略; 对于研究分析、投资组合管理这些能够充分体现基金公司核心知识价值的系统,坚决由公司自建,“这种东西哪怕搞得稍微慢一点,它的效果却是可以长期持续的。”

多年来,博时基金一直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也因此创造了多个自主创新的行业第一:最早成功开发与应用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CRM系统,还搭建了国内基金行业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数据中心。此外,博时还在基金行业内最早开发与应用完整的管理会计系统,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员工、部门、责任中心、公司四个层面的分配,并可在人员、基金产品、客户等多个纬度进行实时财务分析。这些创新都让博时在一次次的市场竞争中走到了竞争对手的前面。(文/许磊)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