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软件企业的四种“出海”门道

2010-04-07 20:45:00作者: 来源:

摘要硬件产品的国际化大致采取两种方式: 以并购方式开始国际化道路,比如联想; 靠销售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国际化,比如华为。而文思创新、恒生电子等本土软件公司,又该如何迈出步伐呢?。 ...

4月,深圳繁花似锦。恒生电子海外业务总监井辉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每天,他都从深圳过海关去香港推广公司的“港股证券交易系统”。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井辉就常驻深圳,公司要求他盯着香港的资本市场。恒生电子试图借香港这个跳板来关注国际、国内投资者的动向,并销售恒生电子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与服务。

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恒生电子在香港的业务却没有多大进展。“我们的产品想出海,真的很难。”井辉叹了口气。

此时,恒生电子的同伴——亚信联创、东南融通等行业软件企业也扬帆起航,迈出了出海步伐; 而几年前,金山软件、用友、金蝶已经开始迈出国际化步伐; 时光再倒远些,十几年前,东软、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软件外包企业开始向世界“找活干”。

如今,这些企业用它们的汗水和心血,摸到了一点出海的门道。

找代理,建合资公司

3月4日,金山软件宣布,将金山毒霸泰文版交与泰国知名网游运营商Asiasoft销售。从2005年开始出海的金山软件,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打开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市场——金山软件负责软件及技术部分,而其合作伙伴负责金山软件的销售。金山董事长兼CEO求伯君曾盛赞这种出海方式,他表示,与当地优秀运营商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金山的产品在新市场的渗透率。

除了这种“找代理获渠道”的方式,建立独资、合资公司也成为中国软件出海的重要方式。自成立之日起就立志全球化的易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新加坡成立了独资公司; 2009年9月,亚信与在东南亚市场拥有专业营销经验的电信服务公司AGI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亚信出资280万美元,占70%的股份,扩展其在东南亚的核心业务。

这些建渠道、成立合资公司的企业,往往是那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企业。比如,金山软件有WPS、金山毒霸、金山词霸等产品;易保网络有易保寿险/产险核心业务系统、车险理赔系统和寿险代理人网上办公系统等产品。找代理,可以免去自己建立渠道的麻烦。通过合资公司,中国企业能够借力当地企业。“那些实力比较强、想打出自己品牌的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跟随客户出海

跟随客户出海这种方式,更为稳妥,更容易实行。

做电信IT的亿阳信通目前在美国、德国、中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据亿阳信通总裁任志军介绍,亿阳信通的出海有3种方式: “一是借助亿阳集团在国际上的办事处和分支机构,主动到全球各地安家落户; 二是借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力量“借船出海”,如惠普、IBM、华为等公司在国外拿的单子,其中的项目不一定是它们所擅长的,我可以转接它们的包; 三是和微软、IBM等共同推出一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国内是以我们为主来销售的,在海外可以借合作伙伴来销售。这样,就可以做到变相出海。”

第一种方式对那些缺少集团背景的行业软件企业来说或许不太适宜。但借船出海、变相出海这两种方式却是软件企业普遍尝试的方式。例如,东南融通曾借助为中国建设银行海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会,实现软件出海。

“这种出海方式能否成功,要看你的客户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曹开彬认为,中国的电信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复杂程度都远远高于国外运营商,而业务复杂也对IT系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也间接提升了亚信联创、亿阳信通等电信IT企业的技术实力。

“跟随客户出海后,先是服务于在当地的中国企业,然后拓展到当地企业,后来应该拓展到在当地的外国企业。这样才算达到了出海的最终要求。”曹开彬认为,软件企业应该具备更大的野心和谋略。

 

并购,从不拒绝

并购一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软件企业亦是如此。例如,中软国际就通过一连串的并购完成国际化布局。2006年6月,中软国际收购创智科技旗下的创智国际软件,借此进入日本东京、美国西雅图和洛杉矶等地; 2007年,中软国际合并了Hinge Global Resource(HGR)这家在欧美拥有3个战略客户的公司(其中一个是微软,其他两个在金融服务和制药领域)。

未来,行业软件也会发生海外并购。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内行业软件市场并购迭起的继续。目前,通过在国内市场进行并购,不少行业软件企业成为了细分行业的领头羊。比如,专注零售IT的富基融通收购了中国网库、唐诚网络、广州融通、茂进科技之后,其市场领先地位更为明显; 2008年6月,专注银行IT的东南融通收购了普极科技、华育昌同,并于2009年收购了专注保险IT的尚洋信德,开辟了其“大金融IT”的时代。

并购是软件产业获得海外市场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曾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软的海外收购将会是一个常态,并且不分国家和地区,而是按照业务进行,在手机、汽车、家电等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都会不断地有并购发生。”

从行为来看,这些公司并购大多是为了获得客户和技术支持,并非是“为了出海而并购”。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李波曾就明确表示,软通动力愿意收购两种类型的公司: “一是符合软通动力发展金融和电信行业需要的,二是有一定客户基础的。”

互联网提供新机遇

从2000年开始,中国共享软件作者岑绍辉将DSL-Speed等4种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国外,每种小软件每年营收10多万美元。现在,这位凭借网络传真出名的个体“软件出海”者带领十几名员工,开发了3个平台,致力于将软件卖到国外。

目前,国内像岑绍辉这样的个体软件开发者大有人在,大量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给Facebook、Myspace等SNS平台提供一些休闲娱乐软件,再从SNS平台获得分成。例如,热酷传媒的“动物乐园”社交游戏就挂在Facebook上。

曹开彬认为,APP Store和Salesforce.com平台给中国的软件企业带来了一展身手的机会。无需渠道、无需开拓客户,借助于互联网的全球互联,就可以将软件产品卖至全球。

“SaaS和云计算的出现,给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以翻身的机会。”文思创新总裁陈立峰高兴地表示,在云计算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完成交付,并且客户不会关注究竟是谁提供了IT服务,他们只关注哪种服务和解决方案好。

实际上,互联网给软件外包企业带来的机会远不止于此。未来,软件外包企业将不分在岸和离岸交付,只需要通过互联网交付即可,甚至也不需要在海外开设分公司来打单,只需要在互联网上寻单即可。这对那些实力并不是很强的软件外包公司而言充满机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