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信用卡危机已逼近?

2009-10-12 00:39:00作者:佚名来源:

摘要信用卡坏账已经袭来了吗?央行发布的信用卡数据似乎坐实了这一观感,并让市场感到越来越不安。 ...

信用卡坏账已经袭来了吗?央行发布的信用卡数据似乎坐实了这一观感,并让市场感到越来越不安。

正如央行《200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国内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达57.73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加8.03亿元,增长16.2%,同比增长131.3%。

然而在央行报告中,信用卡额度和贷款的增幅却令市场大感意外——截至第二季度末,国内信用卡授信总额11736.46亿元(银行核定的持卡人信用额度之和),同比增加69.3%;应偿信贷总额1879.23亿元(信用卡贷款=尚在免息期+计入循环利息的信用卡欠款),同比增加77.0%。事实上,信用卡债务及坏账在最近的几个季度并未有明显恶化或失控之势。卡债与坏账其背后反映的各银行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值得投资者玩味。

卡债仍比较理性

央行二季度支付体系报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信用卡债务已经过分膨胀,更不能证明信用卡危机已经逼近。因为在该报告中,信用卡额度、卡债及坏账全部运用的是“同比”的口径。统计学中的“同比”与“环比”在象征意义上具有巨大的差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信用卡市场在过去几年间的成长可谓一日千里,各项业务指标均呈快速递增之势。2009年上半年,信用卡坏账余额(逾期半年以上)虽同比增长1倍以上,但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也接近1倍。由于分子、分母“放水冲沙”,信用卡坏账比率增长的幅度其实并不高。

信用卡额度与信用卡债(即欠款)的高速增长在根本上来自于银行发卡量的持续增长、来自于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因素,更直接来自于信用卡消费行为的普及——据央行数据,银行卡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比率首次超过了3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已达1879.23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持卡人需要为这1000多亿元卡债支付利息。因为大概有2/3甚至更多的欠款在经过免息期之后会被持卡人全额还款。根据各类机构所进行的持卡人调查和银行公开信息情况,可以确认大约有60%以上的中国持卡人是免息期后全额还款——“交易型”的信用卡用户。以招商银行2009年半年报有关数据为例,截至年中,招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卡额度之和为1020亿元,其中持卡人大概只使用了信用额度的三成左右——应偿账款331亿元;而在331亿元中进入循环信用、需要支付利息的大概又只占1/3。招行信用卡计息余额占比由2008年末的37.34%上升至37.95%,信用卡循环客户占比为23.38%。其余多数发卡银行尚不能达到招行上述指标。由此来看,信用卡债务目前整体上仍然是处在比较理性的水平。

对于2009年以来信用卡坏账额同比和环比的同时上升,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过去数年间中国信用卡“圈地运动”发卡量泡沫的恶果,伴随其间的“假冒伪劣”申请、信用卡欺诈以及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发卡银行正视各类风险,清理发卡源头。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原因是,信用卡坏账在银行财务管理中难以核销。根据财政部2008年8月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银行对信用卡呆坏账的认定须经历重重司法程序。受制于此,不少银行的信用卡逾期只能“月积年累”、有增无减。正因如此,信用卡呆坏账对发卡银行来说只是“疥癣之疾”。

2009年的激进者与保守者

那么,2009年激增的信用卡债主要来自哪些“债主”?从2009年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发卡银行似乎已“各怀鬼胎”:卡债规模的“大跃进”主要源自于国有银行的“贡献”(中国信用卡市场主要的发卡银行农行、广发和光大因尚未上市无公开数据)。工、中、建、交四大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新增近200亿元,卡债较年初增幅最高为工行的42.35%,最低为交行的20.32%。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与增幅普遍较低,民生银行仅增长0.22%(参见表一、二)。

2009年几乎已成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风险暴露之年,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发卡银行在信用卡领域似乎已经形成“激进”与“保守”两个阵营。国有银行在发卡量和卡债两方面同时表现出后发制人的“激进”,而股份制银行以招行为代表普遍策略谨慎。招商银行半年报公开承认“信用卡业务增速趋缓”。从披露发卡量的上市银行数据来看,国有银行新增发卡量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参见表三)。曾经不分轩轾的工行与招行在信用卡发卡量指标上的差距扩大。而曾经在信用卡发卡营销中开风气之先的股份制银行,上半年新增发卡量普遍不高。

 

以小博大的天花板?

2009年信用卡业务“激进”与“保守”策略孰优孰劣?国有银行是否可以自此在信用卡领域一举战胜股份制银行?答案显然并不确定。

国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模优势在扩大,但质量却依然堪忧。各发卡银行都不宜再盲目追求规模。银监会新规无疑也在约束片面追求发卡量的“政绩观”。简单对比数据,工、中、建等国有银行信用卡额度的“空置率”较高,其背后必定蕴藏着较低的客户活跃度和较高的“睡眠卡”比率。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工行、中行等发卡银行至今仍运营较大规模的“准贷记卡”——这一类“信用卡”已成为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夕阳产品。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信用卡资产业务规模与其发卡量并不匹配。工行、建行、中行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均低于招行,单卡贷款余额也低于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在国内银行卡收单市场银联商务垄断、商户扣率过低等恶劣生态下,银行信用卡业务已很难靠持卡人“喜刷刷”——银行收商户手续费来盈利,唯一的出路便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发展资产业务——分期付款、信用卡借贷等高收益服务。2009年,招行、民生、中信、华夏等股份制银行也正着力于此。

中国信用卡市场可以说是银行业迄今为止业务竞争最为市场化的领域。由于对信用卡战略价值的重视,股份制银行在这一业务领域一直处于领跑位置。观察家们一度认为,由信用卡推而广之整个零售银行业务,股份制银行似乎最有可能藉此“以小博大”改写银行业的市场格局。其代表者便是招行,在赢得客户与市场的同时还构筑了面向未来的“品牌霸权”。而海外银行业市场的经验均显示,中小银行在零售业务的高增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边际成本的天花板和其他类型银行的市场挤压。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的个人客户信用危机——无论是否情愿总是难以避免,类似风险对中小银行的冲击要远大于大型银行。在中国信用卡发展史上,广东发展银行亦曾独领风骚,2001年时根据VISA国际组织年度的统计数据,广发贷记卡占据了中国贷记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因种种内外“天花板”因素,这种领先局面并未能持续。

2009年究竟是保守者审慎经营、提升信用卡质量的契机还是激进者发力超越的机遇?答案目前仍不明朗,但过程肯定需要银行经营者和银行股投资者持续关注。因为在未来,信用卡业务终将成为银行股业绩的重要看点。(lynn)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