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银保诱导销售 新规监管有待加强

2011-01-13 17:03:00作者: 来源:

摘要银保新规正式生效已有数日,记者近日在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虽然保险公司驻点销售人员已难觅身影,但误导销售的情况仍难以避免。 ...

  银保新规正式生效已有数日,记者近日在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虽然保险公司驻点销售人员已难觅身影,但误导销售的情况仍难以避免。

  “我们银行现在有一种更适合你们购买的产品,每年会有5%的收益,比单纯的存款利息要高,现在买的话,还能送两桶油或者面值100元的超市购物卡。”在很多银行的客户经理口中,不少去办存折或到期续存的中老年人都曾听到过这样的说辞。事实上,这位客户经理销售的并非是其所在银行推出的“储蓄产品”,而是某家保险公司在他们那里代销的保险产品。

  由于近年来银保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不断凸现,如以“买保险送实物”的噱头来诱导消费者投保、销售人员混淆保险产品和银行储蓄的概念并夸大收益、不如实告知保险责任及退保费用等现象逐渐增多。

  规范之声不绝于耳。银保新政的出台,将从一定程度上严防上述误导。《通知》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误导销售,多处强调了商业银行合规销售的责任。例如,强调应向客户明示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告知客户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保险责任、电话回访、费用扣除、退保费用等重要事项;不得以中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等。

  另外,对于投连险等复杂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应建立客户风险测评和适合度评估制度,对于评估后不适合客户购买的,应建议不要购买,不得主动推销。对于时下流行的电话营销,新政中也明确表示,商业银行通过电话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先征得客户同意,明确告知客户销售的是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并妥善保存。

  银保销售频现“障眼法”

  记者在某股份制银行长江路支行发现,该行虽已撤走了驻点销售人员,但银保产品宣传彩页中,每份都清楚地印有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姓名及手机号码。记者随即拨通了该销售人员电话,“我是××保险公司的银保产品销售人员,明天下午可以直接过来咨询”。同时,该销售人员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保险只是附加功能,主要功能仍是理财,否则就不会放在银行销售。

  而另一家银行直接把银保产品和银行的理财产品放在一起混搭销售,反而扩大了误导销售。记者注意到,该行在售理财产品名单中,两款银保产品也位列其中,虽然两款产品后面都明确标注是银保产品,但其他款项均与银行理财产品列出的一致,“3万元起”、“保本浮动收益”、“预期年化收益4%-10%”。正在银行询问理财产品的张先生表示,仔细比对后发现这两款的收益最高,还是保本型产品,现如今保本的高收益产品少之又少,好像和其他理财产品没什么区别,后来才发现是银保产品,被银行给“忽悠”了。“银监会下达‘逐客令’,保险公司就会打‘擦边球’;这样即使没有了驻点销售人员的身影,误导销售的行为也不会得到有效的避免。”省城保险法律师徐自力指出。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