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超级网银全面推广 应注重消费者利益

2010-12-30 17:09:00作者: 来源:

摘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有专家指出,随着超级网银在线交易规模的扩大,由此衍生的交易安全风险也将随之提高。因此,超级网银只有在安全、便捷以及收费等方面有更“超级”的表现才能得到网银用户青睐。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有专家指出,随着超级网银在线交易规模的扩大,由此衍生的交易安全风险也将随之提高。因此,超级网银只有在安全、便捷以及收费等方面有更“超级”的表现才能得到网银用户青睐。

  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近日陆续在长沙、杭州等第二批城市上线。此前,“超级网银”已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首批城市试运行。据长沙、杭州等地方媒体报道,开通“超级网银”的各家银行存在态度不一、收费标准也不统一等问题;而且,从各地用户的反应来看,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局面。

  应该说,“超级网银”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能否得到网银用户青睐,取决于其在安全、便捷以及收费等方面的“超级”表现。

  “超级网银”扩大试点

  “超级网银”试运行范围正逐渐扩大。中新网消息称,“超级网银”近期登陆包括长沙、杭州等在内的10个二批城市。据悉,安徽省加入“超级网银”系统的已有12家银行。自今年8月30日起,“超级网银”正式登陆天津、北京、广州和深圳,至今已运行超过3个月。另有消息称,在四川,“超级网银”上线时间确定在2011年1月。在湖北,原定于11月中旬上线的“超级网银”或将延后至明年初推出。

  此前,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系统的建成运行给消费者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提高跨行支付效率;二是实现“一站式”财富管理;三是拓展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之前,由于缺乏适应网上支付业务特点的跨行清算平台,网上支付的优势在跨行处理时不能充分体现,无法有效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超级网银”开启了网络支付新时代。在运行后的一个月,共处理支付类业务72.9万笔、金额81.28亿元,处理信息类业务26.95万笔。来自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数据显示,“超级网银”自8月30日在该行上线运行以来,客户首日成功办理支付转账业务200多笔,8月31日400多笔,随后业务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9月末,“超级网银”各项运行指标良好,客户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试运行存隐忧

  “超级网银”的推出有望让消费者享受更方便的金融服务。据央行介绍,与传统网银的“多个账户需多次登录”有所不同,“超级网银”系统将实现商业银行网银端口的连接,个人或企业可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查询、管理在多家商业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资金,最终实现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等金融活动。目前央行对“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支付业务的金额上限暂定为5万元。

  事实上,网银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近日发布的《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26.9%,比2009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全国个人网银用户中,活跃用户比例达到80.7%,比2009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交易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次数高达5.6次,高于2009年的4.8次。企业网银方面,2010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40.9%,与2009年相比保持稳定。

  但是,“超级网银”毕竟是新事物,由于相关系统处于试运行阶段,部分银行推广力度不大,消费者对其认知度普遍不高,在一些地方暴露出使用便利性不足的问题,某些商业银行不积极,网银用户也不给力,导致“超级网银”运行总体上显得较为平淡。据了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网银用户跨行转账体验不佳,多数网银用户并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收费标准混乱等情况。

 

  尤其是在安全方面,有业内专家指出,随着“超级网银”在线交易规模的扩大,由此衍生的交易安全风险也将随之提高。中新网金融频道针对“超级网银”安全问题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51%的网友认为“超级网银”的安全性完全可以保证,毕竟是由央行开发的,相信会在系统安全性上有一定的措施;而49%的网友认为“超级网银”的安全性值得担忧,是从一个账号到多个账号的更大的威胁。

  应注重消费者利益

  “超级银行”的推出,受到影响的首先是商业银行。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银行短期内未必会对“超级网银”持欢迎态度。一旦接入“超级网银”,许多银行的网上业务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加剧,而大银行的网点优势将被弱化。业内担心,大银行保护会使得“超级网银”流于形式,但“超级网银”不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是要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

  在安全方面,业内人士警告,“超级网银”的安全性实际上是由接入整个系统平台中安全系数最差的那家网银所决定的,安全系数最差的那家网银就是系统中的短板,因此必须警惕“短板效应”所引发的安全隐患。

  在费用方面,有报道引用央行官员的表述称,目前央行推出的“超级网银”对商业银行是免收费的,随着规模效益的产生,各商业银行网银收费以后也会下降。有专家表示,长期来看,网上金融业务金额将逐渐增加,这有助于降低单笔网银交易成本,消费者需支付的手续费也将有下调空间。

  总之,“超级网银”在试运行阶段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细化,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捷实惠的服务。正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所说,“超级网银”推出后将大大提高银行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但“超级网银”的普及会有个过程。(来源:通信信息报 文/余祖江)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拥有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作为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团宝网、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逾500家专注报道电商的媒体记者已注册为中心“特约记者”,第一时间密切关注引用本中心报告;累计5余万家电子商务及相关企业长期订阅、并引用报告数据;报告影响力辐射2000万家中小企业、5千万网购用户;并屡获包括国家商务部、工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国新办、央行、海关总署在内的多部委引用、认可;累计不少于600家平面媒体独立报道,1000家各类门户、新闻网站转载,网络转载逾14,000,000篇;另有至少1亿股民、500家以上VC/PE作为重要投资、决策、评估的参考依据。

  报告类型涵盖:(1)热点分析报告;(2)政策解读报告;(3)行业数据监测报告;(4)行业专项调研报告;(5)企业应用调查报告;(6)典型企业案例研究报告;(7)项目申报报告等。为更好服务电商行业、促进企业发展,现特将中心本年度部分公开报告可供合作资源通知,鉴于研究报告资源的稀缺性,合作单位名额有限,请有关电子商务企业、相关单位提前预约,联系预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