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首批期货资管牌照获批 创新提速
摘要记者近日获悉,为了规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相关创新业务,证监会和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做了相关受理和审批。这些业务包括期货公司参与资产管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保险机构基金销售等业务。 ...
记者近日获悉,为了规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相关创新业务,证监会和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做了相关受理和审批。这些业务包括期货公司参与资产管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保险机构基金销售等业务。
首批期货资管牌照获批
在经历两个多月的等待后,包括国泰君安期货、海通期货等首批10余家期货公司,日前正式获批参与资产管理的业务。据了解,资产管理业务一直是期货公司积极筹备的创新业务之一,在中国证监会公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并于9月1日起施行后,9月3日,证监会即公告收到了首批8家申请资管业务的公司材料。
“资产管理与此前获批的包括投资咨询等业务有所不同,像投资咨询受制于目前市场的环境,期货公司大多免费向市场提供相关的咨询,对期货公司的利润贡献极小,但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等收费将为期货公司带来实在的收入。”业内人士指出,具备条件的期货公司都希望赢得先机。
国泰君安期货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尽管资产管理业务更多还是依靠高端人才支撑的业务,但创新业务的开闸也会有示范意义,期货公司如果在新的业务上占优,很可能获得规模的效应。“这在券商资管领域已经有所体现,典型的是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在确立优势后,仅2年的时间,资管的规模就从十亿跨域到了千亿的级别。”
期货业首批资产管理业务牌照获批,意味着期货公司将有机会与保险、券商、基金以及信托等金融机构“分食”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蛋糕”。
据民生银行和咨询机构麦肯锡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国未来三年的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或以上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士群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近200万,超高净值人士数量也将达到13万,这意味着仅超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就能高达13万亿元。
据了解,作为“后来者”,目前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更多仍倾向于与现有的券商、基金等产品进行差异化。“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最大的优势当然是专注于金融衍生品,对期现两个市场、风险管理、套保套利的理解比较深刻。”业内专家表示。
“期货资产管理就是结合期货公司本身的优势,从客户的需求来看,除了传统的资产配置外,期货资产管理会提供给客户一些衍生品的配置,从而减少与传统产品的相关性,分散投资的风险。”另有业内人士指出。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
由中信证券设立并管理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基本完成询价,将于下周在深交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发行。这将是2009年券商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以来,首次有上市公司通过该渠道获得融资。
从被证监会正式受理到正式发行,该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仅耗时两个多月,显示监管层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审批流程已大大加快,券商该项业务正在加速走向常规化。
据了解,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申请材料于今年9月17日获证监会正式受理,于10月30日获证监会批复。这意味着考虑到国庆长假,证监会仅用了不足30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对该计划的审核工作,予以放行,其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债权融资业务,仅次于在交易所备案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事实上,中信证券今年年初也曾发行过一笔类似性质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南京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年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规模13.3亿元。但该计划的报审流程颇为多舛。该产品曾在2010年11月18日上报证监会审批,但在2011年5月18日终止审查;再次进入审批程序后又经历了9个月的审批周期才被放行。
由券商从事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后因次贷危机影响陷入停滞。在证监会于2009年出台《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业务指引(试行)》后,只有中信证券成功推出此类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而记者同时从多家券商了解到,近期监管层频繁向券商吹风,表示企业资产证券化并非中信证券独占,其他券商也可积极尝试。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险业服务创新背后的新技术
下一篇:电商保险遭“退运险”创新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