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农信社需警惕系统性风险

2013-07-02 13:25:58作者:来源:

摘要银行系统性风险既来自外部环境,又有银行自身因素造成的,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对整体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以下系统性风险。...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地域性风险底线”,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也以此作为2013年的首要任务。这说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作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尽早研究,尽快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银行系统性风险既来自外部环境,又有银行自身因素造成的,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对整体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潜在的,也可以是现实的。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以下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系统性风险。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达到4929亿元,不良贷款率0.95%,分别较2011年末增加647亿元和0.01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到564亿元,不良率1.76%,分别较2011年末增加223亿元和0.16个百分点。实际上,银行这一“双增”局面与2012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学者研究表明,每当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缓慢甚至负增长时,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水平下降,资金紧张,而农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处于行业下游,处于资金链末端,由于上游挤占经营资金,普遍存在“要账难、资金回笼难”等问题,还款能力必然减弱,致使贷款成为不良。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银行不良贷款将会充分暴露。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信贷需求将会减弱,平均贷款增速将会下降。目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明显。为增加收入、完成考核指标,一些农村信用社容易产生盲目放贷的冲动和“垒大户”,使新发放的贷款存有很大的风险隐患。A县联社2012年新增不良贷款12317万元,单户贷款20万元以上的占比57.99%,10万元以上的占94.7%,5万元以下的仅占5.3%。再就是我国还存在通胀压力。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年定13%左右的广义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目标,如果与去年和前年实际实现的数字相比,应该是趋于更紧一些”。在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一些依靠信贷生产经营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将面临流动性压力,新的贷款贷不到,原贷款还不了,促使信用社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见表1~表3)。

  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从金融发展史看,每当经济不景气、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时,银行就会受到冲击,一些问题会集中暴露,不良贷款会增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这既给一些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严重挑战。一是在经济转型中,有的企业因经营战略失误、法人治理不完善、内部机制转换与改革不到位等问题,长年积累的矛盾不断激化,经营每况愈下,无力偿还到期贷款。二是目前我国从一般消费品到工业原材料出现了产能过剩,不但“两高一剩”和钢铁、造纸、水泥、玻璃、酒精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且造船、汽车零配件、风能、太阳能等部分新兴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急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信用社相当一部分客户集中在这些领域,而且规模小、竞争力弱,在调整过程中首当其冲,面临着被调整、被淘汰的境地,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再就是,我国虽然实施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房地产价格“愈调愈高”、泡沫逐渐增大,存在较大风险。

  影子银行转嫁风险。目前,“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无序化运作,潜藏着较大风险隐患,一旦发生风险,将转嫁给银行。一是企业借高利贷投向国家限控行业,或用于偿还到期贷款,使农村信用社不能真实掌握企业流动性状况,从而错过了最佳收贷时机。二是有些客户在向民间借贷的同时,在信用社也有借款。如果出现危机,他们先千方百计地还民间借贷,而对信用社借款,无论怎样也不还。三是有的企业和个人为了挣得息差,以钱炒钱,从信用社贷款后,将资金贷给别人。有的信用社员工参与高利贷,与高利贷经营者合作骗贷,给信用社带来了很大损失。四是出于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改善收入结构的考虑,有的信用社与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代理销售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存在着“使用资金的公司不确定、投资的项目不确定、产品收益不确定、客户看不懂产品说明书”等问题,一旦信托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发生风险,信用社将受到严重的声誉影响,甚至遭到客户起诉。从媒体报道来看,虽然信用社还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但客户就销售理财产品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例却很多。五是有的信用社与担保公司合作,发放了由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但有些担保公司也从事高利贷,一旦发生高利贷崩盘、老板跑路,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减弱甚至殆尽,使信用社贷款担而无保,遭受损失。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2012年,银监会在“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国家商业银行的转型并非毫无挫折。在信贷结构变化、风险偏好上升之后,一些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却没有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引发了大量银行破产,甚至导致了系统性危机”。从目前看,农村信用社对利率风险缺乏了解和认识,缺乏经验和管理方法,缺乏专业人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与其他银行相比,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较差。2012年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行了调整,多数农村信用社没有考虑自身存款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盲目跟从上浮利率,进一步加大了存款成本。有的农村信用社为完成营销任务、争夺客户、扩大信贷规模,拼关系、拼利率,一方面满足客户条件,简化流程,在调查不细的情况下发放贷款,使贷款隐藏很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低贷款利率,进一步收缩了存贷利差,影响了经济效益。2013年一季度,B市农村信用社统算存贷利差为5.26%,较2012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影响经营利润7000万元,预计影响全年经营利润2.8亿多元。这对该市农村信用社提取拨备、增强抗风险能力、银行化改革都带来很大压力。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在2013年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青松表示,“当前针对金融系统的网络攻击威胁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攻防能力。在过去的2012年不少境内外的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已经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当前我国主干网络的核心设备主要采用思科等国外厂商设备,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目前,农村信用社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一旦网络系统受到攻击、发生瘫痪,不但影响客户资金使用,而且还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泄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13年1月,趋势科技与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发布了《2012年中国金融行业网络威胁报告》,报告显示:“在2012年2月至9月期间,发现4636个针对金融行业的钓鱼网站,在个别月份,钓鱼网站的数量增幅甚至达到了80%;在这些攻击中,98.72%的由海外发起,大大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难度。”除钓鱼网站,值得关注的金融网络安全威胁还有以下两点:一是移动威胁日益增长。进入2012年,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趋势科技预估,到2012年12月,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总数将突破12.9万个。在这些恶意程序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以窃取个人用户的金融资产信息为目的,对用户的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高级持续性威胁进入高发期。从2012年1月开始,高级持续性威胁进入了高发期,金融行业不断出现高级持续性威胁的攻击事件。高级持续性威胁不但在攻击频率上越加频繁,而且在攻击方式上日趋多样化。攻击者往往会持续不间断地渗透并窃取金融企业的敏感数据,部分恶意程序潜伏周期甚至长达数年。这种威胁使企业面临极大的内部敏感数据外泄的风险”。因此,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社会舆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和运用,一些农村信用社在揽储、信贷、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经过微博发酵、报纸报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盖也盖不住,删也删不掉,既要应对监管机构的质询和检查,又要应对媒体,而很多农村信用社由于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对这些负面舆情处理不当,进一步促进了“坏事传千里”。农村信用社具有高度的系统关联性,这些负面舆情会严重损坏农村信用社整体形象,甚至严重时会引发挤兑危机。因此,我们应从整体的视角,正确认识和防范由于某个信用社负面舆情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隐患。

  农村信用社系统性风险的内生性因素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论是从金融体系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还是从金融业的结构特征、合约性质和基本制度安排来看,金融体系都内生地孕育着某些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要素。系统性风险是一种内生性、由内而外的风险。因此,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必须首先关注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法人治理。有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法人治理结构,“三会”形同虚设,机构臃肿,内部人控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政化管理,存有“官本位”,与现代企业制度、商业化运行“貌合神离”,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与科学运行有很大差距;薪酬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影响了员工积极性;有些农村信用社没有明确的信贷政策,对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行业、发展领域缺乏战略性规划,导致信用社发展不平衡,管理能力(包括内部控制)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速度,业务发展失控、发放了一些高风险贷款,信贷人员无力对贷款进行高质量的管理。

  企业文化。有的农村信用社虽然确立了企业奋斗目标、经营理念、经营原则、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但在具体实践中更加重视管理制度、品牌建设,更加注重经营指标,没有形成时刻鼓舞、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氛围;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和推动,没有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凝聚力减弱,员工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减弱;员工缺乏工作激情,缺乏扎根农村的意识和动力。

  管理制度。有的农村信用社照抄照搬上级文件规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应发展和内控需要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系统,存有制度分散、冲突导致的有章不知、违章难纠等问题;制度执行力较差,特别在信贷管理方面,“三查制度”不到位,贷后检查形同虚设,违规现象较为突出。C省监管部门2012年检查发现,因操作人员违反制度、形成的违规贷款达到45.82亿元,占全部违规贷款的87%。

  产品服务。一是联保贷款存在较大风险。自2000年以来,为提高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相继开办了联保联户贷款、大联保体贷款和“三大信用联盟贷款”,虽然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办贷效率,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给信用社带来的损失,但从实践来看,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有学者指出:“农户联保贷款风险控制难,一旦出现风险便会集体连片中毒,遭遇‘全军覆灭危机’。一般来说,农户联保小组成员之间通常是同一村庄的农户,相互之间经营方向和产品相似,一旦出现产品价格波动或遭受自然灾害,联保小组成员会一起蒙受损失,农户联保贷款会出现集体不良,进而影响到农户联保贷款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农户联保小组成员往往既是担保人又是贷款人,从而使联保贷款成为互保,不良农户联保贷款的清收难度加大”。还有学者总结了联保贷款潜藏的三大风险:一起贷款,相互担保,风险推卸;化整为零,套取贷款,挪作他用;贷款手续欠严密,担保责任易落空。以上风险在大联保体贷款和“三大信用联盟贷款”中也同样存在。二是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不尽合理,主观随意性较大;农户贷款存在着评级授信对象与责任承担者不一致的现象。评级授信的对象是农户,是从事农产品种植、渔业或畜产品养殖、小规模加工的农村家庭,而借款人是家庭中的一员。按照贷款合同,只有借款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而其他家庭成员没有。在诚信意识滑坡、“父账子还”成为历史的大环境下,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户个人贷款成为信贷主要风险。D县联社2013年2月不良贷款41695万元,其中:农户不良贷款21036万元,占50.45%;个体工商户贷款13485万元,占32.34%;公司类贷款7174万元,仅占17.21%。因此,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管理办法亟需修改完善。三是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存在着现金管理、场所安全和操作等方面风险。当前,有关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的风险还没有暴露,但需要考虑,需要研究。四是农村信用社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员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规范自律意识,缺乏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理念和能力。面对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维权手段的多样化,农村信用社在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方面会遇到很多难题和难点,如果处置不当,会引发声誉风险。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