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政府 >

物联网让城市“智慧”起来

2013-04-01 16:05:23作者:来源:

摘要“智慧型”城市将使用传感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组织起来的信息网,让城市管理变得更透明。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本报记者 许娓玮

  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生活画面:无论你想去哪里,只需轻触屏幕选择目的地,车联网汽车会自动选择路线,绕开拥堵路段,带你顺利到达目的地;市民在家里通过“无线数字医疗”平台,可以做到可视、可感、可诊;通过“家庭公共图书馆”,居民可以感受多媒体图书馆的便利;“有记忆”的跑步机可以自动记录主人的锻炼习惯,并上传网络。这一切都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就是智慧城市的未来蓝图。

  “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环保、更具有可持续性、更让人愉悦,这一切要依靠数字技术来实现,“智慧型”城市将使用传感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组织起来的信息网,让城市管理变得更透明。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智慧应用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智慧,让政府的决策更加高效科学。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以互联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基础为特征并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智慧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物联网及智能感知手段关联起来,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北汽福田北斗汽车物联网公司总经理周洪波认为,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和理念,智慧城市就是物联网的应用。

  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智慧城市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50%的二线城市,都在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努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月29日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透露,住建部将在3个月内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约为50个,首批为90个。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个至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未来5年将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部分别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计划从智慧城市、智慧城镇、智慧城区3个层面分别选择若干个典型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完全达到智慧城市的要求,但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智慧城市密切关联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和重要环节,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智慧城市不再是空中楼阁。专家表示,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有望分享“智慧城市”蛋糕,物联网成为开路先锋。

  物联网产业空间巨大

  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 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空间无疑将为一大批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发展前景。2013年,以智慧城市为焦点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工信部有关人士此前透露,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物联网有望率先突围。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数据显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未来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

  当前,物联网应用领域已涉及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智能交通、环保、通信、食品、金融等多个行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将是产业“落地”的关键。上个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要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

  业务人士预计物联网将成为万亿级“航母”产业,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到 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有望达到30∶1,物物互联将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政府仍是“带头大哥”

  中国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但是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着一些约束性因素的影响。标准化是影响物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 RFID、WSN 等技术领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各厂家的设备往往不能实现互操作,标准的缺失将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目前信息安全是人们对物联网的主要关注点,如果物联网的设计没有健全的安全机制,会降低公众对此的信任。

  物联网仍要坚持“政府主导、应用引导、企业参与”的路子。物联网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公共服务,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最大提供者。“物联网关系着国计民生,涉及食品安全追溯、运输交通、应急系统、楼宇管理、节能减排、环保、监测等一切连物的东西,因此物联网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推动作用。”周洪波表示。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与互动,才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建立了无数的信息孤岛,各种数据库之间都是一条平行线,做不到互联互通。物联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物相连,连起来是实现创建智慧的基础条件,但这个过程必然涉及诸多利益关系,这也是目前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政府坚持主导地位,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冲破障碍壁垒,不仅需要由各省市的一把手推进,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共赢的模式,以利益驱动推进型数据的和谐共享。

  政府出台相关的可行性产业扶持政策是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仍处在不成熟阶段,需要各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研,技术转化。建立国家级和区域物联网研究中心,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关链接

  物联网的明天

  应用创新,产业形成期

  未来1至3年,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带动产业链形成。

  未来1至3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处于产业的形成期。物联网将以政府引导促进,重点应用示范为主导,带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发展初期将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的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结合应急安防、智能管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公众服务等具有迫切需求的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随着应用方案的创新、成熟和推广、带动产业链的传感感知,传输通信和运算处理环节的发展.

  技术创新,标准形成期

  未来3 至5 年,行业应用标准和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的形成。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示范形成一定效应之后,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初步成熟,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各类应用解决方案逐渐稳定成熟,产业链分工协作更明确,产业聚集,行业标准初步形成。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放大,传感感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活跃,物联网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 *

  服务创新,产业成长期

  未来5至10 年,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活跃,个人和家庭市场应用逐步发展,物联网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未来的5 到10 年,基于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材料、元器件、软件系统、应用平台、网络运营、应用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活跃,产业链逐渐成熟,行业标准迅速推广并获得广泛认同。各类提供物联网服务的新兴公司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面向个人家庭市场的物联网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新型的商业模式将在此期间形成。在物联网应用,技术,标准逐步成熟,网络逐渐完善,商业模式创新空前活跃的前提下,物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产业成长期。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