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政府 >
大数据成未来城市的核心设施
摘要7月22日“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城市规划、交通、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谈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建设发展。...
伴随着交通、能源、信息、金融等领域的技术革命,都市圈生态正在发生既集中、又分散的重构,这将带来怎样的资源重组?人类工作、居住、消费的生态又会有怎样的改变?7月22日“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城市规划、交通、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谈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建设发展。
大数据成未来城市的核心
城市智慧的发现、集成和实践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涉及来自不同城市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应用,都不可能在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情景下实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表示,大数据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小城市可借此弯道超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
如何用新的信息技术帮助这个城市,最终对一个智慧城市来说,还要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保证城市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智慧城市最基础的观点。郑志彬认为,中小城市在信息技术方面也有跨越鸿沟的能力,中小城市如果能够把信息能力和传统发展的能力结合起来,一定会有弯道超车的能力。
“在全球移动支付用的最好的是肯尼亚,在中国用移动支付比例最大的是西藏。这就是我们讲的,在信息时代里可以跨越鸿沟。”
智慧城市的基石是什么?基础设施是什么?在郑志彬看来,在现代工业社会,铁路、公路、机场沟通了我们整个城市内外,国际国内的沟通。再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上,他是互相叠加的图,它的基础设施,十年之前我们更多的会讲信息基础设施就是网络,大家天天用的宽带网络、移动网络。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基础设施在逐渐健全,城市之间的通信网络,成为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沟通。在此基础上,还有“云”的产生。郑志彬解释说:“未来的云或者计算网络,一定和电话一样,现在你插一个电,你的冰箱,电视机都可以用,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想像,你插一根网线,所有的今天看到的东西和没有看到的,我们想象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大的云的计算工厂在为他服务,进一步的我们也认为大数据一定也会成为未来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
对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城市的通信网、物联网、未来城市云的大平台,还有城市的大数据平台,会是整个智慧城市发展很重要的基础设施。
信息共享是关键
大数据是信息共享互通,但更多彼此之间的数据都是不互联互通的。那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如何避免信息波导呢?对此郑志彬用自己的亲身尽力表示:“智慧城市利用的角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信息共享,各个部门的数据怎么办,这个数据的共享根本不在于技术,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
郑志彬举例说:“我们给贵州省做了大数据的规划,可以说贵州省在大数据的共享方面是空前的力度。也是领导主抓的,他说了对于大数据的共享,数据共享是常态,不共享是意外。对所有的领导讲了一点,必须数据共享。无论数据上,政策上我们都会沟通,今天我们切实看到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前面我讲到的,数据共享之后,数据的隐私怎么办,这是所有人都会提到的,我自己也是搞安全的,你的隐私问题,一旦共享怎么办。所以在贵州省我们推的时候,基于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基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的问题。郑志彬认为政府部门之间可以分享和共同利用数据,但也要考虑到共享过程中的隐私问题。他认为,所有的政府数据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红的,一种是绿的,一种是黄的。绿的数据意味着可以对大家公开的数据,可以整理出来,黄色的数据就属于部分可以共享,某一些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数据基于某一些条件可以共享。红的数据基本就是保密的数据,这个数据谁都不能用。
基于这种模式,基于一定的规则,我们可以对于哪些公开的数据共享,哪些数据在什么环境下有限的使用,哪些数据什么条件下不使用。所以郑志彬认为,尽管讲数据公开和共享,一定是趋势。但是确实是要从隐私的角度,从公开和隐私里面找到平衡,这个平衡就要考虑体制上的原因。技术上也一定要去考虑。
“TOD”模式是未来趋势
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在会上进行了深度分享。刘太格表示:“对于一个城市发展规划,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人的宜居,和土地的可持续性,同时考虑历史、家园,生态等”。
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 刘太格
他提出明智化的规划要认清城市空间结构,用词的定义,治城市病的功夫,城市的形象做的合理化,宜居城市的多元需要同时考虑,而且图纸的表达要有足够的深度。所谓的明智化规划编制,主要有三个因素: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性和艺术性,做规划,真正的领导要有人文学者的心,规划师要有科学家的胆,规划就是一个很大的机器,装置好。一个城市不光是机器,还有艺术家的眼光。做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不是经济的发展,这个是必需的,最高的境界是为市民、为民族带来高度的尊严,这是最高的目的。
TOD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站城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等亚洲大都市广为盛行。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提升土地价值,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于一体,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李铁对不同国家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统计对比后认为:“决定都市圈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都市圈周边的交通分布。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提升土地价值,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
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兼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说到:““TOD是未来趋势,去年开始都在提‘互联网+’概念,我们提出‘TOD+’,通过TOD,不仅带动开发,还可以增加客流,减轻轨道交通财务压力。”
朱晓兵表示,目前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伴随高铁和城际交通建设大力推进,未来交通建设过程中,可以找一些跟TOD特性匹配、能够实现共赢的产业,通过引资方式进入参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如果大规模效仿香港、东京,居民沿轨道沿线居住、工作,对于推动地产转型将起到积极作用。”
香港铁路中国业务CEO易珉认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TOD为代表的城市开发新模式,在改变了城市居民出行轨迹的同时,也正在重组城市的资源结构。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智慧生活,尽在A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