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北妇幼CIO: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新天地

2011-07-29 18:09:00作者: 来源:

摘要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妇幼专科医院的北京妇产医院是北京市最早进行计算机管理的医院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北京妇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结束了两院区信息割裂的历史,实现了两院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北京妇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冯迟表示,其信息化建设正朝着“无形”...

  步入北京妇产医院的门诊大楼,记者立即被林巧稚般的医者仁心氛围所萦绕。无论是襁褓之中柔弱的小生命,还是各自被准爸爸挽着的孕妇,都展现出了一片和谐景象,让人不禁对这样一所提供孕产妇一条龙服务的专科医院心生敬意。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妇幼专科医院,信息化在体现和谐的背后,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这样一座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又有怎样的心得体会?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妇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冯迟,在该院门诊大楼的4楼,妇产科大夫出身的他谈起信息化建设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北京妇产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冯迟

  HC3i:请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妇产医院信息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内容。

  冯迟:我们医院是北京市最早进行计算机管理的医院之一。1985年,我们就有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当时还不叫信息中心,而是“统计室”,那时北京多数医院还在用计算器与纸质报表进行统计工作。上世纪90年代,我院开始采用瑞得医疗信息系统;2001年东院与卓异时空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之后一直是西院用瑞得信息系统,东院用卓异时空的信息系统,两套信息系统并存了很长时间,两院间信息一直无法共享。2008年我院购入东华合创软件股份公司数字化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至2009年,主系统全部上线实施,基本实现了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转变。目前,信息科下设四个部门,东、西两院各设一个计算机室与一个统计室,由东院作为数据中心、西院作为远程灾备中心统一管理两院信息系统,从此结束了两院区信息割裂的历史,实现了两院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

  目前,系统主要开发工作由“东华”公司完成,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以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维护等为主的日常运维工作。

  HC3i:妇产科超声检查居多,其产生的数据资料处理是否为信息中心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对于妇产医院而言是否存在海量存储的需求?

  冯迟:我院目前只有一台螺旋CT,再加上妇产科对CT影像依赖程度不如对超声报告的依赖,因此,我们对PACS的需求不那么急切,这也是我们至今还没有PACS的原因。而与PACS相比,超声图文系统所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小,一般到几百个G就算很大了,不像大型综合性医院,64排CT或核磁影像资料动辄都要用T来衡量,所以我们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不很急切。

  HC3i:据了解,您是妇产科大夫出身,那么到信息中心工作是出于您的个人兴趣还是医院委派呢?和综合性大型医院相比,您对信息化建设的体会是怎样的?

  冯迟:我是2006年由医院委派到信息中心的,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刚毕业时轮转了医院很多科室,算是在小大夫里轮转科室比较全的。近些年,医院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系统从过去单纯进行财物管理到现在涵盖医院各个领域,医院信息科从原来以“技术”作为源动力——以自己开发软件为主,到现在以“需求”为源动力——医院委托公司进行开发,医院信息中心逐渐成为软件公司与临床一线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北京很多医院都委派有临床经验的大夫到信息中心工作。对于信息中心的“一把手”,医院更看重的是他对医院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而不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水平,一般来说,有临床背景的大夫会更容易提炼临床需求,从而更好的起到沟通医生和信息中心人员的桥梁作用。

  原来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每天虽然也能接触到信息系统,但坦率地说我对信息化建设也没有太多的认识。经过这几年在信息科的磨练,对信息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我认为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无形”——即像人的心脏一样,虽然生命都要依赖于她的正常运转,但通常情况下,你一定不会意识到她的存在与它的脉动;如果你能实时感觉到她的跳动,一定说明她在哪方面出问题了。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转都依赖于信息系统,所以不存在医院性质不同就对信息化需求不同的情况;无论是大型综合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对信息化的本质需求没有大的区别。和综合医院相比,专科医院的特点在于数据维护量可能会小一些,因为综合性医院除了要管理妇产科,还要管理其他诸多科室。

 

  HC3i:对于信息化建设,院长的决策支持很重要,北京妇产医院院长对此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投资比重如何?

  冯迟:我们医院的历任院长对信息化建设都是高度重视的。首先,从资金投入上来说,仅从2008年至今的3年中,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已累计投入了近三千万;其次,院长在科室技术人员培养与引进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引入人才与内部培养,目前信息科已有正式职工1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现有院内、外科研课题三项;再者,信息中心最应该设在与实时性要求最高的业务部门距离最紧密的地方,为此,医院先后动迁了5个门诊和1个医技科室,将东、西两院门诊楼最黄金的地段——门诊4层先后批给了信息科,改建后的信息科面积达到了500多平方米。

  HC3i:您平时工作中是否会有机会和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您认为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差距有哪些?赶超需要多久?

  冯迟:实际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无论技术还是管理,我们和国外的差距都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我曾经和台湾的同行交流过。现在,他们那边的病人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自己的病历光盘去任意一家大医院就诊,信息共享度极高。大陆地区,相比较而言,北方的信息化建设比南方要稍差一些。比如,早在2006年苏州就已经全面实现了无纸化。此外,受很多医政管理条例的制约,一般大城市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与无纸化进程相对滞后。

  HC3i:您认为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困扰是什么?请谈谈您在信息中心工作的主要成就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冯迟:目前各医院都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标准在建信息系统,这对于实现医院间信息共享的目标是很不利的。我们需要政策和规范来使标准、接口等得到统一。目前,在卫生局的努力下很多代码和接口规范都统一了,将来还将在各医院电子病历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数字签名认证,从而提高电子病历的共享力与公信力。这方面,技术不是瓶颈,政策配套、标准统一之后,实现共享是指日可待的。

  我在信息中心的工作方面谈不上成就,但规划肯定是有的,归根结底说就是要使信息系统无缝覆盖至医院的业务、行政等各个环节,并能使其成为医院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点上,我们各个医院的信息中心之间平时也会经常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其实都是为了把自己的信息系统做得更好。

  HC3i:北京妇产医院是国内知名的妇产医院,是否会有一些对其他地区同类医院的远程上的业务和技术支持呢?

  冯迟:远程医疗目前在我们医院运用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妇产科以手术居多,对于精细化操作的要求很高,不像内科疾病,凭借“望闻”就能远程指挥诊治,这点特殊性制约了远程医疗技术在我们医院的运用。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技术不是瓶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你能想得到,它的实现都是早晚的事情。

       CIO脸谱:

  冯迟,主治医师,199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三系,同年分配至北京妇产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06年任北京妇产医院信息科主任至今,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与应急医疗急救工作。

  北京妇产医院,全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9年6月,其前身是直属中央卫生部的北京妇幼保健实验院,目前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以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为重点的国内知名的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现为一院两址:东院区以产科、新生儿科、妇科和生殖医学科为主;西院区以妇科微创中心、妇科肿瘤科和计划生育科为主。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