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青岛医院推“标准化治疗” 治疗方案提前安排好

2011-08-17 18:24:00作者: 来源:

摘要 第1天~第2天要询问病史、监测血糖,第3天~第7天则要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并发症相关检查……48岁的姜先生因糖尿病在市立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住院 ,他每天做什么检查和治疗都是规定好了的,甚至连出院时间都有具体安排,这就是临床路径的应用,它既规范了医生的治疗行为,患...

 

 临床路径表单中详细规定了每一阶段的治疗计划。

  第1天~第2天要询问病史、监测血糖,第3天~第7天则要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并发症相关检查……48岁的姜先生因糖尿病在市立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住院 ,他每天做什么检查和治疗都是规定好了的,甚至连出院时间都有具体安排,这就是临床路径的应用,它既规范了医生的治疗行为,患者又不会多花一分冤枉钱。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岛城三级医院临床路径大多超过了30个病种,二级医院也超过了20个,但由于患者并发症多等原因,临床路径在二级医院推行得比三级医院好。

  住院每天干啥早安排

  据了解,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适当的,又能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治疗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 ,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使用。

  据悉 ,糖尿病患者姜先生于8月4日住院,经检查后他的病情符合临床路径的条件,因而主治医生便采用了临床路径管理方法。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到出院,每一天干了啥都非常清楚,下一步该干啥也一目了然,临床路径都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临床路径连具体的用药也有规定,只要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患者哪一天出院也是规定好了的。据市立东院内分泌科主任尚振平介绍,在该病房里,采用临床路径的不止姜先生一个人,只要符合条件,入院患者几乎全都采用了临床路径的管理办法。

  有效避免医生随意性

  “其实原来我们医生也是按照一些临床治疗指南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临床路径是将这些具体化、规范化了,由原来不成文变成了成文的规定,对规范临床治疗行为是很有好处的。”尚振平介绍说。

  “医生的医疗水平有所不同,对同一个病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这个医生认为需要检查的那个医生则认为没必要,医生的个体化差异还是存在的。”尚振平介绍说,如果有了临床路径的规范,对于同样的疾病,医生的治疗行为就统一了起来。此外,在实行临床路径一段时间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术前等待日都降低了。“7月份的平均住院日只有14.5天,而去年一年的平均住院日是17天~18天,今年很有可能下降为16天。”尚振平介绍说。

  “临床路径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降低费用,但由于刚开始实行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市立东院医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临床路径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用药也是有规定的,比如什么样的病情用哪一类药物,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住院费用 。“实施临床路径就可以有效避免大处方或者过度检查,该检查哪些项目、该用哪些药都有相关规定。”赵延旭表示。

  有并发症不能“入径”

  “现在我们医院有30多个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整。”市立东院相关负责人表示。8月1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医附院也开展了60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市中心医院则达到了43个病种,城阳人民医院达到了44个病种。

  但临床路径并不是对于所有患者都适用。“一般来说要第一诊断为这个病种,并且患者也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才行,而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也将不能再继续实行临床路径。”青医附院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患者符合临床路径的条件,但入不入临床路径还得医生说了算。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生的行为,并能较好地控制费用 ,医生会不会不想走临床路径呢?“这确实会涉及医生的一些利益,而且还要增加一些流程,说实话医生不是很想走临床路径,我们医务科承受的压力很大。”一家二级医院医务科负责人介绍说。多家大医院均表示,目前临床路径的推行确实还要看医生,而目前也没有更好的管理办法,只能是多引导、多督促 、多检查。

  并发症等因素加大推行难度

  虽然大医院开设的临床路径都超过了30个病种,但一年下来走临床路径的病例数却不是很多,像城阳区人民医院等一些二级医院走临床路径的病例数甚至能达到上千例,比例远高于三级医院。“在推行临床路径方面,大医院的难度确实大一些,因为有些患者病情复杂,有并发症的患者就不能纳入临床路径。”青医附院工作人员也坦承,再加上老年病号比较多 ,能纳入临床路径的患者相对就更少了,“这些客观因素对推行临床路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越是大的医院重病号越多 ,临床路径推行起来就越有难度”。

  针对目前临床路径的推行情况,市立东院医务科负责人表示,如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临床路径推行起来将更加顺畅。“实现电子病历后,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每天的医嘱单,可以减轻医生的负担。”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病历还有利于职能部门进行监测,符合条件的患者很容易就能筛选出来。”提起临床路径的推广,青医附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