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浙医二院:远程协作医疗成现实 会诊达15万人次

2013-01-04 13:53:10作者:来源:

摘要目前,借助这一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浙医二院已经完成了疑难病例远程会诊15万余例,97%的疑难病人通过远程会诊在当地医院完成治疗,提供手术直播60余次,为6000余名医护人员提供远程继续教育。...

  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 十八大对基层医疗改革确定的基本方向是,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副部长张茅日前表示,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使90%的居民生病可以在县域内得到解决,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让90%的居民留在当地看病”,如今,在浙江的一些县市,通过与大型公立医院的远程协作,这一图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近期举行的浙医二院协作医院工作会议、协作医院工作表彰大会上,记者了解到,通过强大的远程网络服务体系,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能轻松请到专家问诊,基层医护人员也能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亲密接触。

  目前,借助这一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浙医二院已经完成了疑难病例远程会诊15万余例,97%的疑难病人通过远程会诊在当地医院完成治疗,提供手术直播60余次,为6000余名医护人员提供远程继续教育。

  病人: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宁波的李先生,今年45岁,被口腔溃疡困扰了好长时间。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的一种,但是李先生家附近没有这方面的专科门诊。为这个不大不小的毛病,特地赶到杭州,李先生又觉得太麻烦,而且他听说,这类病的名医号,一号难求,即使赶到杭州,当天也未必能看上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医二院)与宁波海龙赛医院开设了宁波市区第一个口腔粘膜病专科。浙医二院派驻专家来宁波坐诊,李先生顺顺当当地挂上了专家号。

  从2006年起,浙医二院开始对外协作,目前已经和浙江省内外147家基层医院和46家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

  “我们医院,只有40多亩地,2000多张床位,即使扩大到两三百亩,我们的服务能力依然是有限的。”作为一家每年门诊量近300万人次,一年将近8万台手术的公立医院的院长,王建安一直坚信,让更多人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是医者,也是公立医院的责任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让为数不多的大医院,服务更多的老百姓?

  “大医院带小医院的帮扶合作模式,就是最好的方式。”他说,这种模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输出,更重要的是提升县级医院的自我造血能力。这样,即使大医院的专家离开之后,这些医院依然能够满足老百姓基本的医疗需求。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潘文胜,是支援基层医院的专家之一。在杭州,他的专家号是150元,而在当地,老百姓花不到10元就可以请潘医生看病。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还不多花钱。”潘文胜说。

  不仅如此,浙医二院和协作医院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制度,有了这些之后,农村和地方县市的病人就不需要大老远跑到省城来看病,在当地同样可以享受到同质化的服务。

  医院:一年之后,门诊量增长了近5成

  在当天的颁奖现场,记者见到了衢江区人民医院院长周亦文。

  2010年8月,浙医二院与衢江区人民医院签署对口协作协议,浙医二院派出了以消化内科潘文胜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到目前为止,浙医二院已经派出了5批专家。

  在她看来,浙医二院专家“空降”县城医院,最大冲击其实不是来自医疗技术,而是来自专家们带来的服务理念。

  “过去我们的病人来看病,一大早就得赶来,排队挂号、排队候诊,看完病已经很晚;专家来了之后,我们增加了很多服务,比如预约门诊,为病人看病节省了不少时间。”周亦文发现,真正做好服务,缺的不仅是先进的设备或者精湛的诊断技术,是否有服务理念才是更关键的环节。

  作为第一批支援衢江医院的专家,在衢江区人民医院呆了两年的潘文胜对此也有深刻的印象。

  “在浙二,中午只要有病人在,我们都会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再去吃饭;而刚到那里(衢江区人民医院)时,中午11:30左右,大家就都去吃饭了。”

  潘文胜决定首先从自己所在的消化科着手,改变这一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家基本上习惯了浙二的作息习惯,中午只留一个小时吃饭,吃完饭又开始看诊。

  “后来,我们发现医院的病人中,很多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的,所以我们把下午门诊时间往前挪了挪,冬天13:00开始,夏天11:30开始,这样他们看完病回家就不至于太晚。”

  两年后,衢江医院的年门诊量上升至21万人次,同比增长46.69%,业务收入达到9588.62万元,同比增长了6.5%。2011年12月,这家医院顺利通过浙江省卫生厅二甲医院评审,对一家县级公立医院来说,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专家到基层,不仅仅是看病,更重要的是带徒弟,各种场合的耳濡目染,这跟到大医院去培训几天是比不来的。”另一家协作医院,遂昌县人民医院院长周亚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基层医院培养一支医疗队伍。“这样我们基层医院才能实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他说。

  医改:探索公立医院的角色

  “这些工作,对我们浙二来说,在经济上并没有特别的回报,但从便利群众看病、患者分流、传播浙二文化理念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投入,值得。”王建安认为,基层医院要做强,关键在“人”的强大,而像浙二这样的大型公立医院,有责任也有资源,为地方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大型公立医院只有不断做强自己,才能辐射更多的能量。“简单说,就是一手牵世界先进,一手牵地方基层,在两者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2011年,在浙医二院的推动下,早期胃癌国际研讨会这样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衢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120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

  潘文胜在衢江区人民医院服务期间,积极推动了这次会议的举办。他也感到,有责任让基层医护人员享受同质化的资源,让他们跟上世界医学的发展步伐。

  参加当天表彰会的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平介绍,这种帮扶模式,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存在,但是如此系统化的协作,是在医改之后才陆续展开的。

  “我们一般要求,一家三甲医院至少要与3家县级医院开展帮扶合作,但实际上,包括浙二在内的很多大医院,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要求。”张平认为,这种“大手牵小手”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是基层医改的一种有效的尝试。

  “浙江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今天卫生部的负责人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张平笑着说。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