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解剖新兴事物—医疗联合体
摘要作为一项新探索,医疗联合体在运行中也遇到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郝义彬院长说,医疗联合体是新生事物,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希望联合体的发展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使这种医改创新之举更好地惠民、惠国、惠社会。...
2012年11月17日,郑州市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为“龙头”,跨区域组建起包括45家医疗机构的全省首家医疗联合体,旨在分层诊疗,使患者享受到价廉、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被医疗界人士称为“大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破冰之举”。近3个月过去,这个联合体运行情况如何?近日,记者专程进行了探访。
改革让多方共赢
这个名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大型医疗合作组织,包括郑州中心医院以及该医院附近的一级、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覆盖郑州西部四区一县大部地区,服务人口220多万。这些医疗机构虽然行政隶属关系不在一个区,但因地域相近,有开展联合诊治的便利条件。
郑州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培养了一批全省乃至国内知名的顶尖专家,能够承担起组建医疗联合体的“龙头”重任。该院业务副院长、联合体常务副院长李保林认为,组建医疗联合体是一项多方共赢的改革。
首先,“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方便了患者诊治,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李保林介绍说,在联合体内,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建议其到合适的综合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同时,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转诊到不同的医院。这样,患者既能得到有效治疗,花费也少。
如感冒患者在联合体内部的大医院确诊后,医生会建议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后期治疗,一次就能节省费用六七百元。而且我国的医保政策规定,患者在越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报销的比例越高。通过到基层就医,患者能节约更多费用。
其次,各级医院受益。联合体的“龙头”医院承担着章程、技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等职责。联合体内其他医院技术水平提高后,能吸引更多患者在其就诊,从而减轻“龙头”医院的负担,使“龙头”医院能更好地为危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服务。
再次,国家受益。无论是城镇医保还是新农合,病人的花费越高,国家财政需要报销的费用也就越高。联合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降低了病人的诊疗费用,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据统计,截至1月25日,联合体内共双向转诊458人次,回转375人次。
最后,社会受益。联合体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医患矛盾引起的社会矛盾。
制度瓶颈待解
作为一项新探索,医疗联合体在运行中也遇到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与技术保障还需加强。目前,联合体内部的转诊、会诊都靠单线电话联系,专家出诊解决。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来搭建一条带有远程高清会诊设备的高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同质化医疗和护理,快速诊断,高效治疗。
政策层面也存在困扰。
双向转诊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但现行的省、市医保和新农合的相关规定,制约了患者双向转诊。医保政策规定,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转诊住院的起付线、补偿机制不同。患者每转一次院,就要交一次医保起付费。
因此,双向转诊,尤其是恢复期的病人往下层级医院转,表面上看是为患者节约了费用,但多缴的起付线又冲抵了这种节约,影响患者转诊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双向转诊,更多的是为国家节约了医保资金,患者积极性并未见太大提高,削弱了联合体医改的创新意义。
联合体内部的医师多点执业也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联合体成员单位互派人员深度参与到所去单位诊疗中的行为,在现行的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的。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郝义彬院长说,医疗联合体是新生事物,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希望联合体的发展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使这种医改创新之举更好地惠民、惠国、惠社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解剖新兴事物—医疗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