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
2009-08-07 19:17:00作者:张伟来源:
摘要近日,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发布《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受到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去年下半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将制造业推到风口浪尖。中国制造业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
近日,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发布《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受到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去年下半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将制造业推到风口浪尖。中国制造业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何去何从?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这些疑问困扰着中国制造业。
制造业的喜与忧
改革开放30年来,使“中国制造”全球闻名的是我国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使这些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是来自农村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尤其是IT、玩具、服装、制鞋等产业。
随着中国消费需求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003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迅速发展期。尤其是中国的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电子通信等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对重型机械、模具以及钢铁等原材料需求的海量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大型国有企业的效益显著提升,烟草、钢铁等行业开始进行整合,资本市场为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30年间,中国制造业从稚嫩走向成熟,增速已连续20年居全球之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在大部分行业还处于产业低端,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竞争力不强,大而不强仍是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据了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企业平均年产值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左右;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平均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信息化是产业升级利器
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如何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稳步增长的巨大挑战,信息化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关注,两化融合彰显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
“信息化已成为鼓舞中国制造业奋发图强、实现产业升级的有力武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表示,具有远见的制造企业在危机面前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革新业务流程,为经济复苏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王文京认为,就信息化管理而言,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在观念、制定战略和运作三个层面转型,需要细分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相应最佳实践,驱动企业加速转型,最终支撑其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实现目标,建立数字化的经营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效力。他举例说,用友的U8解决方案涵盖十大行业,细分为80个子行业的关键应用,在支持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国内制造企业而言,市场、产品、管理、成本、质量等都是极其重要的生存要素,加快研发速度、精细化管理、压缩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等日渐受到企业重视,而信息化作为帮助企业实现这些目标的利器,其重要作用日渐突出。
企业要把握机遇
《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86.1%的中国制造企业,但大部分尚在可控的范围内;19.4%的企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市场萎缩明显。这些企业以外向型、缺乏创新性、以低成本为单一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为主,但波及到其他企业的信心,使企业在经营及投资等方面更为慎重。
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商Epicor公司中国、日本及韩国区总裁李谏明表示,就目前看,中国制造企业大多是代工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这样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中国沿海地区大批企业倒闭,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经济环境不好,就面临破产,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尴尬之处。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一部分企业倒闭,但这些企业大部分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他们的倒闭反而使市场变得更清晰,竞争变得更有序,有实力的企业获得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从而快速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的扩张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撑,客户的增加同样需要相应的客户服务系统的服务与支持,否则企业很容易丧失市场和客户基础。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难以实现。
《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企业IT投入更加谨慎,更加关注投入产出比;其次,企业对信息化的刚性需求凸显;第三,企业深化应用的要求凸显;第四,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投入认可度逐渐增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仍有74%的企业2009年的信息化投入会维持2008年的水平,并有一小部分企业会加大信息化投入。
如今,我国制造业在信息化方面已有广泛的共识,一批领先的企业已通过信息化应用取得初步效益。然而,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长期不断地投入。李谏明表示,制造企业的信息主管(CIO)肩负着深化信息化应用的重要使命。通过制造企业的不懈努力,带动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责编:Catherine)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