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制造企业云计算趋势分析和应用策略

2012-05-24 18:14:00作者: 来源:

摘要2012年5月17号,在e-works举办的“2012年中国制造业云计算应用论坛”上,e-works总编黄培博士发表了题为《制造企业云计算趋势分析和应用策略》的精彩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2012年IT领域的新热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IT领域在2012年兴起了许多新的热点,下面是许多CIO可能接触到的一些新技术:

    认知计算--未来的计算机领域将会更加的智能化,不仅具有存储的能力、计算能力,还将会拥有认知的能力。

    信息碎片化--现今接触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电视,人们从网上的博客、微博、社区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信息面增广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人们失去了耐心,现在很多人甚至没有耐心看完一份完整的企业文档了。

    图1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在演讲

    内存计算--内存计算是指数据通过在内存中进行计算,然后在移动硬盘上的数据库来提供。内存计算充分发挥多核CPU的能力,可以对数据并行处理,并且内存读取的速度也大幅度增加。

    大数据管理--数据量的增长速度有了新的级数上的增加。在这个基础上,现在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多媒体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管理便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列式存储--传统的行式存储在应对大数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厂商已经推出了一些新技术来提高存储的速度。

    企业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个人交往的一种新模式,它亦属于企业内容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

云计算的定义与特点

    现在大家都在谈云计算,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作为一个外来词汇,Cloud computing,百度将其解释为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用户,它是IT基础架构以及服务模式的一次变革。e-works认为Cloud computing应该理解为一种云信息处理技术,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它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一般获得、使用IT资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1、弹性:“云”的规模可大可小,自由组合;

    2、易用性:用户无需了解云中的细节,只关注应用和效果;

    3、模糊性:应用与基础设施之间没有固定对应关系;

    4、通用性: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可靠性:云中单台设备的崩溃不会影响业务;

    6、按需付费:如水电一般使用、付费;

    7、终端无关性:用任何支持标准网络协议的终端皆可访问。

    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规模约为900 亿美元,其中美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占比为60%,欧洲24.7%、日本10%,中国所占比例不到3%,但中国市场预计年增速可达40%。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到2012年预计将达到1072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768亿美元,可见,未来云计算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计算的模式与应用分析

    总的来说,云计算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下面我们针对每种模式具体说明。

    公有云:企业通过自己的基础设施直接向外部用户提供服务。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比如办公用到的邮箱,就属于公有云的服务。

    私有云: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可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仿真的时候都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模式,这就属于私有云的范畴。

    混合云:混合云是目标架构中公有云、私有云的结合。企业可以将关键应用、关键数据放置在私有云中,而将公有云作为一种补充,例如放置一些非关键应用。

   

    图2  云计算的三种模式

    当然现在制造企业运用的较多的还是属于私有云服务,云计算的产生实际上有很多相关的技术基础,比如几年前提到ASP服务,就是现在的SaaS服务的基础。同时,虚拟计算对于云计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构成IT基础架构层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e-works建议对于有些应用,比如涉及到BI、BPM等可以在私有云上实施;而对于一些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比方要用SAP新的服务模式的,可以尝试采用公有云的模式,在服务商值得信赖的基础上考虑向公有云发展。而针对比如灾难恢复、邮件等相对来讲安全性要求不那么高的可以率先向公有云方面发展。

   

    图3  云计算应用划分

    可能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云计算想到的就是SaaS,这种理解是不完整的。所谓的云计算首先是要在基础架构层面虚拟化,这是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那么很多企业认为以前的ASP模式为什么没有推广起来?就是因为很多制造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大家感到有一个很重要的枢纽就是PaaS,不仅要把服务提供给客户,还要做个性化开发的工具给客户,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个性化的问题不就解决了?虽然大家用的是同一种类型,但是客户自己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CRM亦是一个典型的SaaS的应用。Salesforce作为在线CRM领导者,1999年成立,2004年上市。有超过13900家企业客户,注册用户达到227000名。

   

    图4  各种模式下的典型应用

    云计算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将产品与云计算挂钩,从自己的角度解释云计算,从而导致了众说纷“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源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是简单高效的信息化融合。有一些相关概念在这里简单做一下介绍:

    云存储:在网络上随需提供虚拟存储的一种服务方式,也称为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客户根据实际存储容量来支付费用。在存储厂商不遗余力的宣传下,云存储的概念近年来十分火热。理论上来说存储是IT基础架构的一部分,因此云存储实际上属于云计算IaaS分支中的一种应用。云存储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中国还少有成功的基于公有云的企业云存储应用案例。

    云安全: 云安全本身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云”的安全,即云计算架构本身以及云计算应用的安全。这种含义的云安全本身是云计算服务商应该解决的,用户不必考虑。另一种“云安全”是中国安全厂商提出的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整个互联网,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

    云制造“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与服务技术与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以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云计算调查分析

    e-works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云计算技术诞生时间并不长,但已有23%的制造企业采用了云计算相关技术。

   

    图5  是否采用了云计算相关技术

    在SaaS、PaaS、IaaS三种云计算服务模式中,SaaS占据明显优势,是制造企业云计算应用中的主要模式。

   

    图6  关于云计算服务模式认知度

    针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及市场培育,云计算在制造企业已经有了较多应用。企业也已经接受和认可云计算技术及其价值。

    ·SaaS是制造企业最为了解的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式。

    ·23%的制造企业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云计算应用。

    当然,上述仅仅是e-works关于云计算调查报告中的冰山一角,更多关于云计算的详细报告,大家可以登陆http://articles.e-works.net.cn/151/article91934.htm查看。

云计算案例分享

    案例1: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积累了大量的IT基础设施,包括100多台X86服务器和多种存储设备,通过实施国际虚拟化项目,将物理服务器的数量从原有的100多台降低到40多台,通过连接SAN存储,并部署管理平台,实现了系统的在线迁移、快速备份和恢复等特性,提高系统可用性。通过部署桌面虚拟化系统,为移动办公及某些特殊用户实现了桌面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

    案例2:七匹狼

    电子商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亦具有分销渠道复杂多样、难以集中管理的特点,七匹狼亟需一套强大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用于整合客户端线上复杂的分销渠道。七匹狼选用IBM量身打造的“商务云平台”,在内部整合公司现有的系统,对外整合各种线上渠道,连接每一个入口单点,消费者无论从哪个渠道接触到七匹狼的产品(淘宝店铺、七匹狼官网、社交网点等等)均可享受一致的优质购买体验。IBM“商务云平台”构筑于江苏太湖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之上,七匹狼无需提前大规模投资购买硬件。

    案例3:中化集团

    IT部门可以在一个平台集中管理所有系统,中化内系统的服务器虚拟化水平从10%-15%增至50%-60%,中化的开发团队能够自主访问的首批的软件环境,同时管理整个流程他们的CIO评价,中化的团内外业务都在迅速发展,通过云计算这种创新的业务模式来助力中化的经济腾飞,企业云计算平台为中化的IT技术架构带来了高可替代性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按需调度企业资源,此外,企业云计算平台更加强了中化核心信息的安全性。

后记:

    在听完黄培博士的演讲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云计算的价值,就在于它简化了IT架构(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让IT的管理、运维、使用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企业能够在成本压力之下实现信息化支持能力的增强,支持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这也是何以云计算得以从2008年迅速发展至今,相信未来,这亦将成为云计算发展不竭的源动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