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汽车江湖 谁主沉浮(下)
2010-06-26 02:29:00作者:陈瑶来源:
摘要地方政府对于这样的强势品牌,自然是拍手欢迎,尤其是具备丰富产业资源的汽车强省,对于汽车产业的专业化要求则更强烈,而当下热闹且相关政策已确定的新能源产业,强势品牌在商业化方面的能力,显然更切合政府之需。 ...
地方政府对于这样的强势品牌,自然是拍手欢迎,尤其是具备丰富产业资源的汽车强省,对于汽车产业的专业化要求则更强烈,而当下热闹且相关政策已确定的新能源产业,强势品牌在商业化方面的能力,显然更切合政府之需。
与此同时,做好政府关系,也成为了跨国巨头对于中国市场的充分认识。一旦与政府达成共识,无论是整车还是相关产业,都会打下最好的发展基础。
可以想像,当一个拥有足够分量的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了足够的成本优势,同时又得到政府的足够青睐,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就不言而喻了。
未来的中国车市竞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更多是跨国巨头的角力。
大集团的复合优势
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的国有大型集团,正在以200万辆产销为阶梯的速度向前急奔。如此规模,除了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之外,盖因头上的政治压力。
国家已明确表示,通过兼并重组,未来要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国有大型集团,不仅有旗下合资企业贡献丰厚的产销与利润,更被视为是兼并重组大潮的主导者。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销量突破百万辆的汽车集团仅5家,即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北汽集团,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销不足万辆。
毫无疑问,在政策导向之下,上述的前5家汽车集团将挑战更高的目标,而不足百万辆的汽车集团将继续向100万辆的“最低”门槛冲刺。
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已经表示,到2015年一汽整车销量将超过4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比例超过50%。这也意味着5年之后,出自一汽的自主品牌每年将有200万辆。
依靠兼并重组中航汽车的长安集团,现已形成“三国七地”的战略进攻态势,并计划在2012年形成200万辆的汽车产能。
北汽集团,其位于北京仁和镇的自主品牌越野车产业园项目日前获顺利批复。这一项目计划投资41亿元,占地473亩。在自主品牌整车和动力总成领域,北汽集团已经形成了北京顺义、北京通州与湖南株州3个北南响应的战略基地。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一汽-大众南海项目的签约,上海大众南方工厂可能落户广东增城,以及长安PSA合资公司基地敲定深圳的消息,都一致表明,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的力量,正在间接从传统优势区域向新兴市场渗透,一旦借合资企业之力打牢区域基础,自主品牌也随之会获得更多的认知。
在全国范围内优化布局的同时,合资与自主,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将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的产销规模推向了竞争格局的最高峰。
当然,将国有企业评价“如计划经济时代,过多受益国家扶持”,有失公允。对于汽车产业的优化升级作用,它们同样不可忽视。
以中国重汽为例,这家中国最大的重卡生产企业,近年加强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吸引了采埃夫、福士、威伯科、曼·胡默尔、大陆、贝洱等著名厂商在山东济南建厂,强化了山东省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
中国重汽集团宣传部长倪桂祥告诉《汽车人》,企业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来帮助外资企业获得更好的投资环境,“刚进入的时候,它们对中国市场不是太了解。包括土地、税收??这些投资因素,都要考虑到。有些项目,我们也会将征得的土地出租给投资伙伴,来减少它们的经营成本,毕竟合作是希望达到双赢效果。”
至于在跨区域的投资中,是否会更多受到当地政府优惠条件的吸引,倪桂祥认为这对于国有集团来讲是不太可能的,“企业投资是很谨慎的事情,我们会判断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当地政府给出的政策只是一个方面。”
和跨国巨头一样,市场同样决定着国有大型集团的投资方向,但它们所拥有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最优秀的资源和最充足的资金,更有跨国巨头所无法比拟的政府力量。
“非主流”更疯狂
相较而言,倒是非主流品牌与民营企业的扩张动作,更为激进。
过去10年时间内,吉利汽车的扩张速度更是令人瞠目,连续在湖南湘潭、甘肃兰州、浙江慈溪、山东济南、四川成都、广西桂林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加上在浙江宁波和台州原有的四大产业园,目前吉利已拥有十大汽车产业园。与十大产业园相对应的是吉利年产2015年200万辆车的产能规划,吉利计划至少以42款车型来冲刺这样的规模。
之前一直立足安徽芜湖发展的奇瑞汽车也于近期外出扩张。除了在芜湖新投资100亿元,建立占地161万平方米的新基地外,奇瑞还北上大连,投资47亿元建立20万辆产能的出口基地,东入中原开封兴建年产20万辆微车、8万辆轻卡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的产业园。与此同时,奇瑞鄂尔多斯200亿元的基地也于5月开工,规划从零部件起步,逐步开始整车改装,最终形成年产30万辆SUV、皮卡、商务车、改装车的生产能力。
比亚迪在今年年初在西安开建第二工厂,建成后比亚迪的产能将增至120万辆。
至于力帆、中兴、华泰这样尚未站稳脚跟的小企业,销量虽仅以万辆为计,却也纷纷宣布扩产计划,触角自然也延伸至总部之外的其他区域。
这些弱势本土品牌,正在成为目前这场扩张大潮中的非议对象,因为它们实在难避冒进之嫌,甚至还面临与地方政府形成“利益捆绑体”的质疑。
在河南开封,这个从未有过汽车工业的二线城市,政府之所以积极引资,更多源于对地方工业结构的调整,因为当地的拖拉机产业多年经营惨淡,借助奇瑞之力是希望资源整合,而拖拉机企业转型一般也都会选择从微车项目入手。
“奇瑞微车刚刚起步,轻卡更是没有积累,乘用车企业做微车、轻卡这些细分市场,本身就有很大的变数。企业不理性,政府同样不理性。”新华信汽车分析师金永生如此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至于吉利,走出宁波总部,频繁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厂,钟师则认为有一定的无奈成分:“宁波这个城市很特殊,土地资源非常紧缺,而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又很多,地方政府很难一碗水端平,吉利在当地不可能得到太多的土地优惠政策,扩产确实存在瓶颈。”
在他看来,如果在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包括零部件配套、市场认知、物流运输、劳动力等),以很低的成本扩产建厂,对于企业而言是正常之举,因为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足以让产能快速形成,帮助企业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不过也能看到,那些生产要素不完全具备的城市,吉利在当地的项目只是与政府先谈好了。”钟师补充说。
于是,另外一个命题就诞生了,汽车企业是否在利用地方政府的热情暗箱获利?
鄂尔多斯的造车现象不用多说了,利用土地以及价值过亿的煤炭资源吸引企业(包括华泰、奇瑞),早已成为媒体爆料的焦点。被披露的一个事实是,当年华泰汽车通过汽车项目从鄂尔多斯政府获得的两个煤矿,早被华泰汽车以7亿元价格转让给了山西柳林的一位煤老板。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奇瑞在某地的汽车项目,甚至是瞄准了当地的旧城改造项目,“因为土地拆迁之后的利益是非常丰厚的。”
囤地,圈钱,这样的现象已在本土车企中展露苗头。虽然从政策上来讲,企业在地方所获得的工业用地要另作他用颇有难度,但在某些地方,依然是有潜规则可循。而从去年开始,工信部已经明令下文不再审批汽车企业异地建新厂的项目。这也意味着新增汽车投资项目想要获得政府审批势必更加困难,土地资源也会逐渐稀缺。现在已经圈到地的小企业,将来就可以把多余用地转卖给需要的大企业,或者借此傍上大集团。
在合资品牌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的背景下,加之没有央企那般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资源配备,非主流企业的效益的确微薄,那些可以贡献丰厚利润的附属产业和一些突如其来的淘金机会,自然会吸引它们的注意。“但你首先要明白企业的主业是什么。本身汽车底子就欠缺,为何不将更多的资源放在主业上呢?投机行为所获得的效益只是短暂的。”金永生提醒说。
市场形势短期大好并不意味着可以胡来。竞相扩产的同时,投机心理尚存,最终导致的后果则是恶性竞争。短期获利之后,这些非主流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很难做出乐观预测,自主品牌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
强者更强,弱者或衰。谁的汽车江湖,市场说了算。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