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汽车江湖 谁主沉浮(上)

2010-06-26 02:27:00作者:陈瑶来源:

摘要这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跑马与扩产大潮中,内部竞争力提升、生产链和价值链跨地连接,以及区域文化的融合,主流汽车品牌远胜于非主流品牌。...

这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跑马与扩产大潮中,内部竞争力提升、生产链和价值链跨地连接,以及区域文化的融合,主流汽车品牌远胜于非主流品牌。

中国车业会步入一个改弦更张的年代吗?

车企纷纷扩产,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双重因素将这个问题推上了台前。

汽车企业与地方政府相互甄选。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力,模糊了传统工业基地的边界,也引发了车企的投产热潮,新兴的汽车产业园在更深的腹地延伸,一批三四线小城被激活,主流与非主流车企,都在放言未来5-10年的目标地位。

全球视野下,再造中国车业版图。只是从目前来看,这并非一种“质变”,而是一种惯性使然。全球第一“大”之后,做强,成为了中国车业的必然命题。势力范围重划,但主导者将由强势品牌更多承担。

如汽车行业独立分析师钟师所言:“一张饼,不过是摊大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被分散,更多意义存在于地理位置上。政府力量不是主导,决定车企竞争的,依然是市场。”在民族证券高级分析师曹鹤看来,中国车业的格局早已确定,并不存在太多的市场空白。

而根据“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连接。

这也意味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跑马与扩产大潮中,内部竞争力提升、生产链和价值链跨地连接,以及区域文化的融合,主流品牌远胜于非主流品牌。至于那些冀望通过地方之手而寻找捷径的车企,放出的百万规模“豪言”,口号的意义就无需讨论了。

跨国角力仍是主流

产能不足,成为了跨国巨头在华的心病,投入,再投入,无疑是中国车市当下主旋律。

日产、奔驰、宝马、丰田、现代、大众??就连一向行事谨慎的本田,都加入了这场扩产大潮。借助在华的中方合资伙伴,它们追赶着中国车市爆发的速度,全球汽车业投资半数押宝在此。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过去相对保守的合资公司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它们生怕抓不住市场机会,因此,现在开始略微大胆地进行产能储备,以应对市场的新变化。”汽车分析人士钟师这样说。

厂房林立,生产线轰鸣,百万产量规划推进,这是一个隶属全球的世界工厂,还是一个真正寄予未来车业希望的战场?

一个过渡时代正在形成。中国早已不满足“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中国车业正在向寻找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毫不避讳地表态:“日产在中国未来两年的发展计划,会比原来公布的计划更大。除了在广州、武汉两个现有的生产基地增加产能外,我们还会建设新的基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日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6.5%提高到10%。

 

这样的渴望,几乎代表了所有跨国巨头对于中国市场的心态,扩建新基地,自然也会是不变的步调。

一个更显著的变化,正在此轮扩产大潮中出现。代表者,已是奔驰、宝马这样的高端品牌。

2010年5月28日,北京奔驰借全新长轴距E级轿车下线之机宣布,不仅北京奔驰未来几年内产能要扩充至20万辆,奔驰还将投资两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发动机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2013年正式投产。必须注意,这是奔驰首次在德国本土之外建立发动机工厂。

时隔5日,华晨宝马30万辆产能的第二工厂启动,同时应合资承诺,宝马集团也将在沈阳新建发动机工厂。若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后,华晨宝马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60%,产品可实现全球出口。

两件事情的背后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论中间所历经的中外双方纠葛,至少中国市场的强势地位,终于让高傲的品牌也放下了姿态,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成为其间的重要推手。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之前不止一次暗示北京奔驰发展迟缓,要求其尽快提升产销规模,也希望戴姆勒在新车型引进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扩大在京的产能产值,抓紧技术改造,抓紧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华晨宝马第二工厂开工仪式上,明确表态要力推宝马1系和7系国产:“新工厂建成后,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不仅生产轿车还将生产越野车,最好还有宝马1系和7系。”而宝马所承诺的发动机工厂,据悉也是在扩能谈判中,这是沈阳市政府与华晨汽车提出的关键要求。

其实,在这之前,跨国巨头在华建立发动机工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包括福特、铃木、丰田等主流品牌,都通过合资公司组建发动机公司,提高产品在华的国产化率,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汽车产业集群地带,大批被合资企业带动的零部件企业日渐成长。此次如奔驰、宝马这样的高端品牌,也在产业链条上做出延伸,不仅意味着中国市场有着足够的分量,也证明了中国车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毕竟,成本竞争力的优化,意味着高端品牌将进一步发力中国。

虽然跨国巨头对于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控制严格,能否真正实现技术转让另当别论,但愿意在华扩大产业链条已是很大的进步,因为相对于整车制造来说,发动机生产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如果要保证品牌的含金量,就必须保证国产车型与全球品质一致,外资品牌也必然要对中国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强化生产理念。

举例来说,北京奔驰为全新长轴距E级轿车重金投入的新工厂,配备了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为了提升员工的工艺技术水准,北京奔驰还选派了两批员工前往德国戴姆勒辛德芬工厂接受工艺培训。

同样,在整车制造领域,跨国巨头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无论是从品牌维护还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来说,这都是必需的。

扩产,扩建,从原有基地所在到进一步的跨区域布局,跨国巨头通过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带给当地的,不仅仅只是机械产品,更为重要的,它们能将成熟的汽车产业理念传导开来,比如专业分工、安全标准、汽车文化??这对当地的汽车工业而言,都是有力的软实力补充。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