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汽车企业应该建立自信

2010-06-25 03:08:00作者:张宇星来源:

摘要近段时间,汽车库存和市场走向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据有关行业机构统计,截至4月底,整个行业有近百万辆的库存;同时,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也引起部分企业的不安。 ...

近段时间,汽车库存和市场走向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据有关行业机构统计,截至4月底,整个行业有近百万辆的库存;同时,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也引起部分企业的不安。

2009年,在整体销量取得近50%的高速增长之后,汽车市场上弥漫着强烈的亢奋与躁动。汽车企业信心满满,对今年的销量预期少则增长百分之三十、五十,多则要连续翻番或更多。然而,春节过后,当市场上稍微出现一点调整,部分厂家及其“代言人”就坐不住了,批评政府鼓励政策不该收紧,指责市场环境不够友好,讥讽消费者购车理念尚未成熟,就是没有查一查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观国内汽车企业,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心中没数!就拿企业的立身之本——汽车产品来说,向市场推什么样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哪一款车可能好卖?合资企业大多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用国外后台老板的某一个产品,进行所谓的“消化吸收”就上市了;之后就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拿来”过程,并大言不惭地称作“与国际同步”。而某些自主品牌更是“简单快捷”,对于所拷贝的某款畅销车型,进行最初级的“改头换面”后销售,在质量品质广受质疑的同时,把价格降下来,美其名曰“物美价廉”;之后再不断“复制”同样的过程。

至于消费者有怎样的实际需求,什么样的车能够真正满足这种需求?大一点的合资企业可能会请一两家所谓的“咨询机构”或“调查公司”做一份冠冕堂皇的报告,就算是自欺欺人(这些“咨询机构”闹出的笑话可不少!)也总还有个交代;而其他企业真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没有谁愿意真正下一番功夫。结果就出现了很多“好车不好卖”的案例,甚至是笑话。

长此以往,不但是一款车的好销与否,就是对整个市场也鲜有比较客观、公正、准确的判断。市场不好时,企业哭天抹泪,怨天尤人;每当市场好转,得意忘形者自称能够把任何产品“卖断货”,先悲后喜者竟然自己都怀疑自己“吃错了药”。

中国汽车工业有近60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更是得到长足进步。但是,要实现汽车产业的强国梦,还要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由此建立起自信,小到一款产品,大到整个行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