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全球500强营收跳水 中国汽车集团反而独热

2009-07-13 16:30:00作者: 来源:

摘要全球500强营收跳水八成 中国车企反而升温上行...

选择中国市场,就等于选对了作战的武器。

8日晚上,《财富》杂志的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榜单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以及近期美国经济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尤其当我看到3家中国汽车企业跻身全球500强后,更加深了这一印象。

全球气候变暖,但是全球汽车工业或者相当多行业都凉热不同。热在东半球或者说在中国,冷在美国或者说西半球。9日证券市场的表现,进一步反应出中国汽车市场有多火。

500强中国蹦床水平高

在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和蹦床的水平没得说。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至少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蹦床”水平更佳一些,跳水的桂冠应该是让给美国了。

8日,《财富》杂志的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榜单。2008年全球销售收入排名前500家企业,总营收为989亿美元,比2007年急降了85%(2007年为6452亿美元)。这也创下《财富》杂志500强54年以来最大跳水幅度。最会跳水的多是美国企业,至于中国企业,不令没向下跳,反而向上蹦了不少。

无论是数量还是销售收入都有不小的提升。以2008年销售收入计算,有43家中国企业跻身财富500强,2007年仅35家;2008年销售收入最低的中国500家企业是中国铝业公司,销售收入为185.787亿美元;2007年殿后的是联想集团,销售收入为167.88亿美元。

如果看汽车业,对比就更为突出。

这也是第一次,有3家中国汽车企业跻身了全球500强。老兵是上汽集团、一汽集团,新兵是南方工业集团(其主要汽车资产就是长安汽车集团)。其中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008年度合并报表248.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359位,较2007年晋升14位。这已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第五次入选世界500强。一汽集团、南方工业集团分别位居第385名和428名。

中国汽车集团在500强的排名也在提高。先看看前两次上汽集团的排名。2008年,上汽集团以2007年度合并报表22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73位;2007年,上汽集团以2006年合并报表18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402位。再看看新出炉的359名,确实是节节向上走。

如果看看盈利能力,感觉就更好。中国三大汽车集团销售收入都在盈利。和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以及日本丰田汽车的亏损相比,中国这三家汽车集团的盈利赚钱的能力还不错。

这种增长势头应该还没有结束。因为2009年中国市场还很不错。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汽车产销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增长15.22%和17.69%。乘用车产销441.89万辆和453.38万辆,同比增长20.96%和25.62%;商用车产销157.19万辆和156.50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64%,销量下降0.52%。”  与此同行的,是汽车股的表现。下飞机,不少朋友就告诉我,9日汽车股涨得很厉害。

虽然和2008年相比,几大汽车集团的表现逊于去年。但和基金排名一样,在相对排名体系下,欧美汽车巨头销量不断下降,销量相对降幅不大甚至还有增长的中国汽车集团应该仍能再上一个台阶。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销量为121.72万辆,一汽集团销量为86.28万辆,东风汽车集团销量为80.81万辆,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为67.89万辆。(去年全年上汽集团汽车销量为172.065万辆,一汽集团2008年全年销售各类整车153.2923万辆;东风汽车销量为132.0606万辆)。

各路大小鬼奔向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集团表现好,绝不是因为我们的竞争力就比这些跨国巨头强多少。而是因为中国有着优越的消费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尽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汽车消费内需市场受到猛烈冲击,但架不住中国政府迅速出台的振兴经济、促进消费的一系列规划和利好措施。

可以说,只要是一家脑袋不笨的跨国汽车企业都能或多或少在中国赚到钱。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会拼命奔向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

能来来的巨头来了,别赶上的小“鬼”也开始打主意了。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表示,随着中国市场对运动型汽车的需求增长,正在考虑在中国生产汽车,以全面进入这一新兴市场。

这不,近来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跑马圈地的事或者有意来的事正在不断增加。在告别中国市场两年后,菲亚特和广汽的合资公司有望下月开展。9日,又有消息传出,日本的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表示,正在考虑在中国生产汽车,打算全面进入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在这以前,富士重工株式会社可是以进口车——斯巴鲁在中国打天下的。

至于中国之行有多难,估计富士重工株式会社以后才能体会得到。在中国更审视产能过剩、强调区域整合这一问题下,拿到一个新汽车项目的准生证要等的时候会更长。也许富士重工可以考虑借丰田汽车的渠道,毕竟丰田汽车公司是富士重工最大的股东,持股16%。但即使这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突然蹦出个富士重工后,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海外汽车企业想进来。比如说一直在国产合资门口徘徊的雷诺汽车、已经退出中国合资生产乘用车领域的克莱斯勒汽车。未来,想进中国市场来的大小洋和尚越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如果这些日子过得比较好的中国汽车集团不加快点步伐,提升竞争能力(技术、生产、营销、管理能力),最终我们也会尝到苦头的。

但愿有实力、有野心的中国汽车企业们能保持向上的势头。管它全球凉热,我中国独热。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