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秦玉喜:信息化有力地支撑着北京“现代速度”
摘要北京现代的信息化整体建设分为三个层次五个阶段。第一个层次是基础信息化建设;第二个层次是信息化的活性化建设;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化系统的提升。五个阶段主要是以产能划分,产能设计从最初的5万台——10万台——15万台,到2005年6月达到30万台,并计划于2008年达到60万台产...
不学通用看重性价比
北京现代的信息化整体建设分为三个层次五个阶段。第一个层次是基础信息化建设;第二个层次是信息化的活性化建设;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化系统的提升。五个阶段主要是以产能划分,产能设计从最初的5万台——10万台——15万台,到2005年6月达到30万台,并计划于2008年达到60万台产能的速度逐步提升。
据秦玉喜介绍,北京现代信息技术科于2002年7月开始筹备,当时时间紧、人员少,从一台台计算机建起,到2003年1月份开始各部分的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各办公、生产。当初设计的年产能是五万台,在当时手工操作还占66%左右的时期,这样的产能设计是十分精简高效的。半年后产能设计达到十万台,也布置了更多的系统,包括发动机生产系统(2003年12月建立)、质量管理系统、PARTNER、DMS等。
到目前为止,北京现代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仍只以千万元计算,还未上亿。秦玉喜解释说:“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小,主要是考虑到性价比。在信息化建立之初我们也考虑过全方面采用大型ERP系统,由于TONG通用的系统不是最合适的系统加之过于昂贵,经过讨论后,方案没有通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生产流程模式与韩国现代的模式类似,他们已经有一套专门针对这个模式的成熟系统,直接引进是最好的选择。引进后,我们作了适当修改,以适应本地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性能确实很好,从最初的5万台到现在30万台,没有感觉到数据处理速度有明显下降。10万台产能时部署生产计划不超过半小时,30万台时40多分钟。最多时一天可计划排产1400多台车,包括所有生产数据的生成,所有物料数据的生成。同时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增加一个新车型的信息。”
对于当初没有选择品牌软件,秦玉喜没有遗憾:“品牌软件系统一般适用于各行业,比较通用,并不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在流程处理方面会有很多繁琐的计算,影响数据处理速度。而我们采取分布处理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
50子系统均集成
目前,北京现代现在的系统建设已比较全面,信息化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已达到95%以上,全公司拥有约50多个系统。对于现在全公司的50多个系统,秦玉喜强调说,50多个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他们彼此之间数据共享程度已经很高,各个系统都有联系,都能共享。
“在现代全球所有的海外工厂中,唯一没有因为IT影响生产的就是北京现代。”在谈到这一点时,秦玉喜非常自豪。同时,他谦虚的解释道,“可能由于我们平时检查的勤,维护的好。”
北京现代的汽车生产是以“订单生产与计划生产相结合的模式,通过DMS系统实现了订单实时传送,系统自动判断车型和销售商的资金信用,资金到账就发车。销售中发现的情况也会及时发送至研发部门,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一辆车有上万个零部件,国内约有260家零部件供应商,整体的大部件有上千件,供应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配件供应。”
北京现代在生产、车身、发动机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全公司机器人有500多台,车身工厂有350多台;发动机工厂已于2003年12月开始采用RFID电子标签。秦玉喜下一步的工作是开始要对公司50多个系统进行整合,主要是针对硬件的整合、数据库的整合,统一各系统界面。
秦玉喜介绍:“现在信息部最大的困难是,人员少,系统多,工作量大。信息部门约有员工23人,负责网络基础应用及日常办公的有7人,负责系统维护的15人,每人最多负责6至7个系统。人员负责项目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程序逻辑修改、增加新车型的生产信息等。”
机械与IT的融合
秦玉喜是机械专业出身,干了5年机械,之后开始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他从小就对电子行业感兴趣,真正开始做信息化还是在北京现代。秦玉喜回忆起当时,“90年代末有很多学机械的人都转学了计算机,有个人爱好的原因,也有个人发展需要,据说当时有相当一部分IT人都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而现在的企业里真正做IT能成功的就是那些既懂业务流程,又懂IT的人才。秦玉喜坦诚道,“我对个人的考虑很少,考虑最多的是技术上的问题,只有工作做的好了,其他的自然会随你而来。”
由于有机械方面的专业背景,秦玉喜遇到问题,总要先进行周密的考虑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弄清原理,再做处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追根溯源。这种方式不但能将问题解决得更彻底,还可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其位,谋其事。”北京现代能把信息化的工作全面交给他,就是看重他在业务方面的知识背景,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秦玉喜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在一个生产制造企业,他非常希望信息化系统能对生产流程的优化发挥作用。秦玉喜与韩国交流的主要是IT方面的技术,而他现在非常想了解其他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原理,他还笑谈道,这可能是做技术的通性,总想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秦玉喜未来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汽车产业,更注重生产高效的流程优化。他的背景决定了他能够从机械和IT两个角度思考,想到的也就比别人更多。
现在,秦玉喜手下的员工基本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带领这些纯IT技术人员,秦玉喜除了会经常对他们进行内部的专业培训外,还让他们每周去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秦玉喜还会边干边教,言传身教,手把手的帮助他们。“学计算机的人一定要跳出来,与行业理论相联系。”在谈到CIO的素质和能力时,秦玉喜说:“从个人角度来讲,除了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交际沟通能力。通过沟通,拉近关系,在工作中会比较顺畅,至少没有阻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