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汽车企业做大与做强不对立
2010-02-24 23:05:00作者:程远来源:
摘要1月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年前我们曾分析过,原因有三方面:惯性、同比基数小和春节影响。随之,2月增幅肯定有所回落,一是09年2月相比1月环比有所增长,基数增加了;另一个原因是09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的春节在2月份,一来一回今年2月比去年少了十多个工作日。 ...
1月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年前我们曾分析过,原因有三方面:惯性、同比基数小和春节影响。随之,2月增幅肯定有所回落,一是09年2月相比1月环比有所增长,基数增加了;另一个原因是09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的春节在2月份,一来一回今年2月比去年少了十多个工作日。
大家都在预测今年汽车的产销走势,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增幅在15%左右。去年的预测和结果对比,虽然有很多“事后诸葛亮”,其实是让所有的预测专家统统“大跌眼镜”。 JD Power甚至认为去年中国新车产销会下降5%。去年7月,丰田中国总代表服部悦雄在本网做客时,最早公开提出全年产销量可能达1200万辆。11月广州车展上,上汽股份总裁陈虹,提出全年1360万辆的产销量,是最接近实际结果的预测。这些都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的。明智的预测专家们心里应该明白,30年来,你们的预测从来就没有正确过,不要太过于自恋了。
在1月汽车销量创新高的背景下,汽车企业普遍调高销售指标,这正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正说明汽车企业现在经营的灵活性。如果后几个月市场走势回落,车企也会主动把目标再调低,这都是企业适时对市场作出的反应,不是坏事,不必大惊小怪。
我们要用平和心态来看待市场销量增长,乐观其成,能高增长固然很好,增长不太高也属正常。
数量上得快了,肯定会对质量产生影响。“萝卜快了不洗泥”是市场上一种通病,不单汽车业如此。凡是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就都会下降,这是经济规律。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幻想要商家降价,热情、耐心服务,当然是“与虎谋皮”,反映了这些人的幼稚与可笑。市场经济就是买卖双方的博弈。当然,有远见的企业在产品好销的时候,不放松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叫做“未雨绸缪”,是一种营销策略,而不是商家的“善举”。
解决“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唯一办法,就是平衡市场供求矛盾。一方面扩大产能,增加供给,另一方面,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去争风头,等市场平静下来后再买。
市场畅销,能卖好价钱,车企肯定要扩大产能,追逐规模是企业的普遍规律。销量是企业规模的直观体现,没有销量就上不了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地位,就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享受不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政策优惠。销量对企业无论现实存在还是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在国外也是如此,国外不是年年都在评选500强、500大吗?从布什到奥巴马,两届美国政府虽然更换了政党,但都要保护通用汽车,就是因为它大,举足轻重。追逐“大”是中外企业的共性。如果没有人去追求“大”,为什么还要强调“要做强,不要做大”?再三强调就说明大家普遍在追求“大”。
企业做大和做强并不对立,非此即彼,似乎企业要做“大”就一定做不了“强”,做“强”就一定不能做“大”。其实,恰恰相反,“大”中常常孕育着“强”,而“强”也需要一定的规模支撑,企业不具备一定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大”,也谈不上什么“强”。就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0年前,全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还赶不上通用汽车一个月的产销量,能奢谈什么“强”吗?而09年产销1300万辆,尽管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全世界不是还得刮目相看吗?企业的“大”是容易看见的,“强”有时就不容易看见,只有企业做大了,上了规模,才会有影响力,企业领导人可以当“两会”代表委员,企业员工出门也会受到尊重,才会有面子,谁都改变不了企业做大的诉求。问题是企业不能为做大而做大,甚至片面为了做大而留下许多隐患。企业要在发展规模、做大的同时做强。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丰田蝴蝶效应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