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湖北华昌达核心技术及产品占比情况分析

2011-09-14 18:02:00作者: 来源:

摘要发行人根据其业务发展需求集中发展了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设计及全面集成技术、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集散控制自行小车输送技术、地面摩擦输送技术等核心技术,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自动化非标设备的实力。...

  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昌达”)将于9月15日上会接受发审委审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介绍了公司的几大核心技术及核心技术产品占比情况:

     发行人对自动化非标设备进行了多年的研发、设计、制造,已全面掌握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所需的工艺规划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机械传动技术、传感技术、数控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等,以上述多种技术为依托,发行人根据其业务发展需求集中发展了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设计及全面集成技术、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集散控制自行小车输送技术、地面摩擦输送技术等核心技术,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自动化非标设备的实力。

     公司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目前均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其有关情况如下:

     1、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设计及全面集成技术

     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设计及全面集成是发行人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实现方案的详细设计,并通过机械设计、电控设计、系统集成控制软件设计,将各个单台设备集成为满足客户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参数要求的全套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最终实现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

     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整体方案的详细设计,确保自动化装备系统各模块的有效运行、自动化装备系统运作目标的最终实现;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过程的机械设计,确保各零部件的形状、尺寸、结构以及机械的运动方式等符合客户需求;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过程的电控设计,确保自动化装备系统的机械部分在电路控制下按照客户的工艺流程需求自动运行;装备集成过程的系统集成控制软件设计,确保自动化装备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自动化装备系统模块与企业管理层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与有效联动。

     在系统集成控制软件设计方面,发行人已获得“华昌达滚床生产线系统控制软件V1.0”、“华昌达车身焊接自动生产线控制软件V1.0”、“华昌达自动化抓取转运智能机器人控制软件V1.0”三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华昌达滚床生产线系统控制软件V1.0” 是运行于华昌达滚床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地面滚床、移行机、升降机、工艺链、拆垛机、堆垛机、升降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输送设备的步进控制;“华昌达车身焊接自动生产线控制软件V1.0” 运行于华昌达车身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液压电机,风冷电机,加热器,地板夹具,往复杆,焊机等一系列设备的步进控制;“华昌达自动化抓取转运智能机器人控制软件V1.0” 运行于华昌达自动化抓取转运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空中机器人对工件的自动化识别、自动化抓取和转运。

     2、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

     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采用PLC 控制程序及识别系统实现对输送工件自动识别、输送设备运行模式、输送路径选择、输送设备实时数据库管理、输送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等输送流程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确保工件输送的自动化、柔性化、高速化、准确化,实现整个车间的智能型信息化管理控制。

     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监视”的控制模式,将输送设备按功能及区域划分成设备组群,每个设备组群独立设置一套电控系统进行PLC 控制,设备组群之间设置电控系统网络进行集中监控。其中,电控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设备层网络,采用标准的PROFIBUS现场总线网采集输送设备的各种运行信号与故障信号,并上传至第二层——控制层网络的PLC 控制器进行信息处理;第二层为控制层网络,采用适合工业环境下标准的工业以太网对设备层网络信息进行监控与处理,并上传至第三层——车间管理监控层网络;第三层为车间管理监控层网络,采用标准的以太网,一端与控制层网络相连,另一端与车间管理网络相连,实现输送设备信息与车间管理信息的有效对接,确保了输送系统能够按照车间管理要求自动化运行,也确保了车间能够实时监控输送系统运行状况。

     发行人利用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信息化控制技术设计制造的核心产品为中央监控系统,包括车间中央监控系统与全厂中央监控系统。其中,车间中央监控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在车间现场输送设备可独立控制运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及PROFIBUS-DP 现场总线监控网络,再将控制系统中的PLC 连接到车间管理监控以太网络中,形成完备的中央监控网络,使得车间各输送设备在宏观层面上构成可靠完善的协调控制系统;全厂中央监控系统则是将车间中央监控系统,同工厂生产管理系统ERP 通过以太网连接起来,建立集合车间和工厂信息的网络数据库,它能够将工厂的生产装置状态参数、事件信息、移动数据等实时信息和指令传递给车间输送设备,实现车间输送设备按照工厂管理程序自动化运行;也能够将车间的输送设备运行最新状态反馈给工厂,实现工厂管理层对车间输送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

     3、集散控制自行小车输送技术

     自行小车是在输送线上实施工件转运的设备,由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挂件机构组成,在工艺区可行走、升降、挂件,在储存区可进行工件储存,具有积放储存、自动寄送、垂直升降与转运、水平自动合分流等强大的输送功能。集散控制自行小车则是一种先进的智能控制自行小车,在原有的自行小车功能的基础上,增强了信息化管理功能。它利用PROFIBUS 总线将自行小车上的从站PLC和地面的主站PLC 等控制设备组成集散分布控制网,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能够自主实现本车的各种功能,在各个位置完成各种工作。

     集散控制自行小车与地面控制中心构成的分布式集散控制模式,主要采用了通过滑触线进行PROFIBUS 通讯的手段,并且利用导轨信号放大器把发送到滑触线的通讯信号进行调制放大,转变成一种在裸露滑触线上抗干扰的通讯信号,确保滑触过程通讯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由于小车与地面可以实现通讯,小车就能够在系统控制下完成更多的任务。比如在小车的定位上采用编码定位技术,在工作位置安装检测开关,小车行走到有编码的工作位置,按照二进制编码的原理对检测开关反馈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程,产生的数据就是小车所在工作位置的代码,小车就能够实现准确定位;比如在小车上装设变频器,利用分时控制方式使得变频器在不同时段分别采用V/F控制与矢量控制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对小车不同方向的运行控制。发行人利用集散控制自行小车输送技术设计制造的核心产品为:带集散控制自行小车、智能化自行小车输送线、集散控制自行小车系统等。其中,带集散控制自行小车先后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与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智能化自行小车输送线为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

     4、地面摩擦输送技术

     传统的地面输送线包括地拖链和反向积放输送链,其通过链条推头推动承载小车运行,完成工件的输送和装配,缺陷为链条运行噪声大,链条润滑油沿线滴落污染工作环境,轨道结构复杂,增加设备成本。地面摩擦输送技术是采用摩擦输送替代链条输送的一种全新的输送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依靠链条作为传动介质的输送方式,利用动力装置(摩擦轮)与共建承载介质(台车)间的摩擦力来完成工件的输送。

     与传统的地面链式输送技术相比,地面摩擦输送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取消了链条,大大降低了噪音,克服了链式输送的驻波现象;(2)采用多点小功率电机驱动,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3)取消了张紧装置,整线运行不存在松链脱钩现象,不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不需要设计中的繁琐应力计算,运行可靠,故障率低;(4)取消了空行程工艺链,节约材料,降低成本;(5)多点分散集中控制,控制更灵活,而且可以输送物体反向行驶,这是传统地面链式输送无法做到的;(6)驱动装置的压紧轮和行走轮采用非金属材料,减少用钢量和加工成本,大大降低了车间的噪音污染,而且运行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7)采用积木式结构,运输和安装更方便,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维修也更方便,解决了传统链式输送需要维修道岔的难题;(8)可根据工艺要求,在任意位置设置分、合流道岔,更利于工艺的安排与物流的通畅;(9)整线靠摩擦力推动工件运行,轨道与走轮间隙小,运行平稳可靠,不会在转弯处高速行驶时发生事故。

     发行人利用地面摩擦输送技术设计制造的核心产品为:地面摩擦输送系统与全摩擦滑板输送系统。

     地面摩擦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为:根据工艺线路在地面布置轨道,轨道侧面按工艺节距布置摩擦驱动单元,承载小车布置在轨道上,其行走轮及导向轮分别与相应的轨道面接触,工件由小车支撑,小车摩擦梁与摩擦驱动单元的摩擦轮接触,摩擦轮在弹簧的作用下紧压小车摩擦梁,摩擦轮转动,推动小车前进;运行的小车与静止的摩擦驱动单元接触时,摩擦轮与小车摩擦梁接触,小车减速停止。

     全摩擦滑板输送系统全线采用摩擦驱动滑板在轨道上运行以完成工件输送,其具体实施方案为:在输送主线体前端设置驱动装置,将离线的滑板在脱钩装置作用下与滑板组脱离,快速摩擦驱动单元将滑板快速送入升降机轨道提升一定高度后进入空中转运平台,经升降机进入另一输送线体,工件在这一输送线体另一端的输送通过升降机及地下转运通道完成,整个输送转运过程均为摩擦驱动。发行人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等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相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情况如下:

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相应期间主营
发行人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相应期间主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