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东精集团用自动化破难题增效益

2011-08-10 17:28:00作者:吉明亮来源:

摘要“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每天只要开一班,产量就达到以前24小时三班倒时的3倍多。”东精集团董事长吴东明介绍说,过去每个产品注模注塑成型平均要两分钟,现在只要36秒。他说,今年的目标是达到每模30秒,届时产能将增加4.35倍。...

  从原材料投进集中供料系统到出产品,整个过程除了产品分拣和个别自动化不能完成的岗位外,全部实现了流水线机械手作业。这是记者昨天在东精集团注塑成型车间看到的景象。

  “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每天只要开一班,产量就达到以前24小时三班倒时的3倍多。”东精集团董事长吴东明介绍说,过去每个产品注模注塑成型平均要两分钟,现在只要36秒。他说,今年的目标是达到每模30秒,届时产能将增加4.35倍。

  注塑成型车间共有65台注塑机,按照“东精”的产销规模,必须三班制满负荷生产才能形成前后道产能匹配,因而需要195名员工。该车间一直是“东精”工资待遇最高的车间之一,但也是招工最难且员工流失最多的车间。更令吴东明头疼的是,员工上夜班岗,企业要增加30%以上的成本,但效率只有白班的50%~60%。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留不住人。到去年底,注塑成型车间操作岗位仅剩下30多人,缺员160多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用工难倒逼企业用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从今年初开始,“东精”投入540万元,引进60多台机械手,新建集中供料系统及流水线、控制设施,对注塑成型车间成功地进行了自动化改造。

  “现在只需要21名工人,且都是上白班,再也不要为缺员而担心了。”注塑成型车间计划员沈卫民说,自动化生产后,直接减员、节省原材料和降耗等带来的年效益就达400多万元;富余人员则被安排到装配车间,缓解了其他岗位缺员的问题。

  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寡头疯炒原材料、国内劳动力成本刚性爬升“三难”交错,使我市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要想掌握主动权,出路就在‘两化’,也就是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自动化。”吴东明认为,只有率先实现“两化”,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编后:

  招工难,用工成本刚性上升,众多企业为此伤透脑筋。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学会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弄潮。面对危机,是畏缩退却还是主动出击,这是对企业生存能力的考验。

  东精集团立足企业自身实际,通过创新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的做法告诉人们,创新并非一句空话,它看得见,摸得着。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