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浅谈人造板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
2011-07-13 19:14:00作者:张建民来源:
摘要工艺管理工作是人造板机械制造企业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一个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6个方面探讨了实现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方法。...
当前,我国人造板机械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精度低,普遍低1~2个等级;加工效率普遍较低;工艺消耗高,铸铁、铸钢大型锻件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1倍左右。如何提高工艺水平,从而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摆在每个机械制造企业和工艺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工艺水平是一个稳步渐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6个方面来稳步提升。
1 做好工艺基础性工作
工艺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影响久远的重要工作。将经验丰富的工艺人员的工艺知识及企业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并做好维护工作,从而使企业独特的工艺经验和技术秘诀得以传承。形成电子数据库后,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各部门查询、借用;避免各部门数据的不统一,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如对一个零件,设计人员就能尽量从标准零件中选择相近零件进行修改;有利于选用标准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易于选择最优工艺;工艺人员就能从标准材料库中选择材料,减少了材料种类;尽量从标准工装库中选择工装,减少了工装种类;采购部门就能很快生成材料汇总,及时订购;生产部门就能及时平衡生产能力,做好刀具等辅材的采购,保证生产任务能及时完成。通过数据共享减少了相关人员的统计时间,降低了差错率。使用企业数据库能明显提高工艺工作的质量和响应速度,并有利于工艺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实现资源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当然,建立基础数据库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如员工积极性不高,需要领导的大力推进和适当的激励才能有效完成。尤其是跨部门的数据采集更是如此。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海板机)2008年实现了材料数据、刀具数据、工装数据、机床信息化,工艺人员、编程人员基本上不用再依靠设计手册等工具,大大方便了工艺人员和编程人员,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更多的工艺人员腾出手来,投入到新工艺试验和工艺创新活动中去。
2 整理和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的程序文件指导生产
标准化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容易对共性问题下力气进行攻关,提出更优解决方案。
很多职工,包括一部分管理者把ISO 2000质量标准中某些部分看作可有可无的制度,实际操作中把关不严,甚至流于形式。其实这些质量措施是企业制造可靠性的保证系统,通过质量措施可以使制造过程受控,保证质量稳定,从而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一般大批生产的生产工艺已经很成熟,标准化保证措施规范。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应重视。上海板机的生产属于单件小批生产,但在标准化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常见零部件制定典型工艺供工艺人员借用参考;对车铣刨磨钳等工序制定工艺守则进行规范;对机床设备制定机床手册规定加工精度和加工范围;对关键工序制定专门质量控制文件。另外,还从文件上规定:工艺人员要对每天解决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每周开一次主要业务骨干讨论会,每月开两次全组业务学习会,在会上,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规定,对重要的成批零件加工进行优化。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一系列工作制定程序文件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不稳定,并有效利用了各方的经验和智慧。
3 建立一种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
工艺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与铺垫。企业工艺水平很难实现重大的跳跃式发展,而是通过渐进式的改进逐步提高,需要工艺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和总结工艺经验,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力。正因为提升工艺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它不仅仅是个技术创新问题,而且需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激励创新机制,否则稳步提升工艺水平就只能是一纸空谈。企业的工艺水平提高缓慢,主要是对工艺创新工作不够重视,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创新制度。一个企业越发展壮大,就越是需要有一套制度。制度有可能比较死板,但它却能规避很多管理者直接干预的随意性和利己性带来的损失。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总是善于利用制度来管理,并能形成一套持续改进管理制度的机制。
同一台机床由于采用了新型刀具,工序效率可成倍提高;同样的机床和刀具,由于采用不同的切削参数、加工顺序也可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有人说,工艺创新就像是一层纸,捅破前,绞尽脑汁想不出;捅破后,就恍然大悟,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所以工艺创新要在细微之处见功夫。提升工艺水平,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才能和知识,但是要有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本领,需要从制度上调动广大工艺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稳定务实、有创新意识的工艺队伍。多用奖,慎用罚。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企业常采用罚款的方式,出现不合格品就要扣钱,而职工技术革新给予奖励的情况却不多。这样就造成零件做错自己找料,或用私人关系请设计部门放行。而工艺部门就因为风险和没有激励机制才得过且过,没有创新的动力。其实国外很多公司生产出现不合格品是不罚款的,他们的一个理念是工人不会去故意做错一个零件。但对将不合格零件故意当作合格品流向下道工序控制却很严格。这样避免了不合格品出厂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不合格零件继续加工造成的时间和成本损失。所以说管理制度对非主观原因的错误应谨慎用罚。实践证明,用经济手段进行激励是可行也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做到规定细致,公正执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导致产生内耗。
总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管理制度,决定了企业工艺水平提高的能力。图1为工艺管理体系图。
图1 工艺管理体系图
4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尤其是管理者更要率先垂范
“工艺突破口”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企业推行了。而工艺突破口的基本内涵就是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形成一套规则,并严格按规则办事。
事实上,建立一套制度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地坚持,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没有作用。多年来,从工艺突破口、全面质量管理,到贯彻ISO 2000质量标准;从定置管理再到5S管理,能够坚持下来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其中有的是制度不切合实际,可操作性不强而需要改进,更多的则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
首先,制度的建立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而要切合自己本厂实际,可操作性要好。并且不断改进,发现不能执行的要分析原因,有实际困难的要分析实际情况。其次,要领导重视,首先要抓管理者,抓管理人的人。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是企业工艺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很多制度没能执行下去,都是因为管理者没有压力,没有积极性,因此就不能坚持下去。
5 管理制度要持续地改进,更要形成一种不断改进的机制
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否则不但增加成本,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制度改进要切记不能轻率,有的制度很好,由于管理不善,或出现了一些不明原因的问题,在没有深入和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改动,结果造成管理制度名存实亡。因此,制度的修改应有单独的机构(而不是某个领导一个人),经过充分的论证,并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才可以修改,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开始可能不方便,但坚持下去就能取得好效果,这样的制度就应该坚持执行。笔者所在工艺部门使用了一套工艺编制软件XTCAPP,其中规格一栏,原来软件是从数据库中选也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对某些材料手工输入要方便得多,首先不用查询,其次如果数据库中没有的材料添加起来还很麻烦。但我们认为,材料规格的统一对采购、对工艺统一性很有好处。因此我们把它锁定,不允许编辑,只能从数据库中选取。实行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好,刚开始需要添加的东西比较多,到后来就很少了,不仅减少了手工输入随意性大而导致材料定额不能计算的问题,而且还减少了材料种类,降低了库存。这说明有些制度一定要靠强有力的推动;而某些制度不能实行时,要深入实际,了解各方面意见,同时站在企业总体高度上,分清是制度不合理,还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
6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高级工艺人才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高级工艺人才,是我们的努力目标。第一,要紧密联系车间生产,工艺和生产高度关联,只有非常了解实际情况才会提高工艺水平。很难想象,一个很少到车间现场服务的人会提出具体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方法。第二,紧跟新工艺的发展方向,多途径了解先进加工工艺的动态,借鉴其他机械制造企业的经验。第三,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增加工艺人员的学习机会。使工艺人员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利用新技术和他人已有成熟经验,提升本企业的工艺水平。第四,加强工艺试验及做好工艺试验总结。工艺试验是企业提升工艺水平的主要途径,并能使工艺人员各项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将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分解为工艺试验项目实施,并进行试验总结评定,可以培养工艺人员的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工艺创新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6个方面的工作,稳步提升工艺人员的工艺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的工艺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