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沈阳机床:业务变革IT随行 融制造于服务

2011-06-20 18:24:00作者:尹峻岭来源:

摘要通过全面实施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显著提升,是沈阳机床管理信息化的宗旨。牛孟渔表示,管理信息化改变了沈阳机床粗放管理阶段信息滞后、数据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的状况,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无论在四个重大产业化领域,还是在五个重大领域或者六个重大核心技术研发领域,所涉及的重大应用、产业化与核心技术的交互,包括数控、DSC(集散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总线等的应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制造服务的产业化实践,还有现代设计/制造技术、集成与协同支撑平台等核心技术研发等等,对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作为我国机床行业的领头企业沈阳机床,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宠”的信号,加紧了从企业战略到IT战略的规划,从制造服务、数控到集成协同,准备着新一轮信息化工作的部署。

  沈阳机床(集团)是1995年通过对原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和沈阳第三机床厂资产重组而组建的。2004年以来,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控股昆明机床厂,目前已形成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全新结构布局。公司经济规模连续8年高速增长,2008年机床产品销售收入113亿元,名列全国第一位、全球第七位;2009年机床产品销售收入120亿元,名列全国第一位、全球第三位。

  沈阳机床的高速发展是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分不开的。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国内第一套MRP II软件,成为中国管理信息化的先行者。经历了“九五”、“十一五”后,2007年,沈阳机床在新厂区开展的新一轮信息化工作,为沈阳机床“既大又强,世界第一”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迎接“十二五”的到来,沈阳机床制定了“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的IT规划。

  数控系统凸显两化融合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装备,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标志。沈阳机床顾问、原信息中心主任牛孟渔指出,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软件是机床产业特有的工业软件,对于制造业信息化向MES制造执行系统纵深发展、对于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极具意义。如今,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沈阳机床的主流产品,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沈阳机床集团从制造业信息化的底层入手,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数控系统,赋予数控机床产品以高度智能,全力打造两化融合的基层关键节点。目前,沈阳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飞阳”牌数控系统已在数十台自产、自用的加工设备上长期应用,同时,批量投放市场的产品也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除了支持高端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的研制开发以外,还利用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研制低端产品运动控制部件,如AH110全自动铣床,在南京CCMT2010展会上刚一展出,就受到用户的好评,随即接到用户的大量订单。

  推进设计数字化,是沈阳机床产品增强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早在“七五”期间,沈阳机床集团下属企业已开始采用CAD技术,经过多年的应用发展,目前,沈阳机床集团的二维CAD和CAPP应用率均达100%,三维CAD、CAM、CAE系统在中高端产品上已广泛应用,几个主机厂实施了PDM,从设计、工艺到加工、装配的系统一体化流程愈发顺畅。通过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大面积应用,加速了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自2000年以来,企业自主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500余种,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CAD/CAE/CAPP应用在沈阳机床已经非常普遍,由于机床行业重组正在加速,异地设计、协同设计需求递增,在沈阳机床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中,下一步要实施PDM及PLM系统。

  可以看出,产品信息化为沈阳机床扩大制造企业的底层信息化及两化融合提供了基础条件。

  制造服务加速产业化

  通过全面实施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显著提升,是沈阳机床管理信息化的宗旨。牛孟渔表示,管理信息化改变了沈阳机床粗放管理阶段信息滞后、数据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的状况,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007年初,沈阳机床在完成沈阳地区的企业搬迁重组后,按照新的组织机构和生产模式开始新一轮ERP系统的实施,截止2009年末,ERP系统在沈阳机床下属的14个分厂和事业部及公司总部皆一次性成功上线运行,涉及基础数据、销售、计划、制造、库存、采购、质量、成本和财务等诸多业务领域。与此同时,预算管理、BI (商务智能)、WMS (仓库管理系统)、HR (人力资源管理)及OA (协同办公)等系统纷纷上线,并开发与应用了沈阳机床的新型网站。

  ERP的成功实施,不仅规范了业务、管理流程,完善了计划体系,还给业务模式带来了创新,促进了沈阳机床在先进生产模式方面的尝试。如采用项目管理、项目制造的模式进行生产,就是生产模式的一种创新。过去沈阳机床的机床生产都是通用的库存式,随着大型的数控机床产品的增多,项目需求也越来越多,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式成为必然。牛孟渔说,现在沈阳机床正在准备将批量的产品按照精益生产流水装配的方式进行生产。在生产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是对沈阳机床乃至机床行业作业方式的改变,当然离不开信息化对业务创新的支撑。

  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促使了经营制造过程的融合。沈阳机床在机床行业第一家采用4s店和呼叫中心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使“制造服务”在沈阳机床变为现实。2009年10月,沈阳机床售后服务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呼叫中心重点针对售后服务:收集客户需求管理、客户的应答管理、服务故障统计、服务满意度等统计信息,为今后改进产品和服务做的统计,系统可支持电话、传真、网络方式,通过后台故障处理操作系统处理故障机床问题。尽管机床行业生产量,销售量小,但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后取得了令客户满意的效果,满意度由66%提高到90%。该系统同时创建了机床行业第一个呼叫中心。

  管理信息化使沈阳机床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排程计划、项目管理与项目制造,在机床行业首创的营销服务4S店等,使沈阳机床企业模式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移。

  业务变革IT随行

  以“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四化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发展核心的沈阳机床,未来的蓝图是“前端设计出产品,后端有客户有服务有市场,ERP延伸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中,整体支撑产品、客户、服务和市场。”

  其实,“四化”在沈阳机床已经开始:产品开发部门的产品智能化,如做国产数控系统——飞阳数控系统,与研究院合作开发远程监测与维修系统;设计数字化,下一步重点是建立企业级的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针对机床行业特点设计协同开发平台,让设计者们更方便地进行设计开发工作;管理信息化,则从内部ERP转向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把已有的呼叫中心扩展到售前,为想购买沈阳机床产品的人提供咨询和服务,最终扩展到营销;服务网络化,重点在推进呼叫中心和4S店,将目前的10个4S店扩展至全国,并相应扩展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等。

  “十二五”期间,沈阳机床要实现产品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持平,产品智能化将作为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产品智能化是世界机床发展的潮流方向,也是实现沈阳机床“既大又强世界第一”的目标保障。

  业务模式、管理模式、销售模式的转型促使IT模式随之改变,这不仅给IT支撑带来了很大变革,甚至会带来组织机构的调整。牛孟渔表示,集团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标准,促使开发、工艺、生产制造等部门从科层制转变为以项目管理为主的团队模式,即实现与原来垂直结构不同的组织扁平化的矩阵式结构。随着服务方式的调整,相应的服务支持也要做调整。业务部门的组织扁平化带动了信息管理部要做相应调整,沈阳机床集团已将硬件、系统、网络等的服务从信息部分离,成立了IT服务中心;信息部则专门负责制定IT战略、管理与实施信息化项目。以后信息部的工作会更细化、更直接,实现降低内耗。

  “四化”为沈阳机床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初步统计:产品设计周期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1~3个月;产品制造周期从原来的5~8个月缩短为2~4个月。库存资金和在制品资金降低15%以上;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客户服务两小时及时响应率达97%,客户平均满意度由原来的66%提升到90%。

  业务需求为IT机遇

  转变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开发模式是沈阳机床改变企业发展,转变以低档次的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这也给信息化带来了机遇:即真正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取得创新,就要利用信息技术。

  现在,沈阳机床信息部正在做自身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好数据中心,提供更好的网络,以便更好地为“四化”服务。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网络应用越来越广,利用流程管理BPM模式,满足了供应链、ERP、客户关系之间集成的部分需要,但如何让操作、应用人员更直观地应用系统?领导决策系统通常需要做二次开发,怎样做得更直观、更可视化?如何满足协同设计开发的需求?电子商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牛孟渔指出:“企业‘两化融合’的内容应涵盖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融合’,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产品融合’,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业务融合,不能只局限于ERP管理信息化或CAD/PDM的应用。”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成功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剂。“产品创新、研发过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及制造技术创新,应同信息化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两化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因企业业务变化而变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原则。”牛孟渔指出。

  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是沈阳机床未来发展的推进器,已成为集团管理层的共识。到“十二五”末,机床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一个以“制造服务”为特点的沈阳机床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