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兴安盟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思考
摘要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也同样存在以下一些有利条件,因而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明确描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占领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重要措施。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并以此形成诸多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1 信息化与工业化
1.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以改造技术、重组流程、整合资源,进一步促使传统产业现代化、智能化。这是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但改变了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结构,还为其他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信息化有利于工业化中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增加产出也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要素生产率。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发展空间,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工业信息化必须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产业成长壮大为支撑。工业化为信息化积聚了建设资金,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或活动,不仅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而且也是资金密集的。传统产业给新兴的信息产业以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市场和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为信息化的资金需求开拓了多种投融资渠道,工业化为信息化输送了人才。
1.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所谓工业化,一般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所谓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的过程。总体上讲,在现代经济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是: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和提升动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2.1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根据世界各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由“一二三”和“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而且,在第二产业内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份额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主导产业的更迭,也就是实现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过渡。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变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化历史任务的完成,缩短与西方国家经济差距的切入点,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1.2.2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工业化虽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它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进的,长期存在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并由此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生产率低下、规模结构不合理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则会促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将会使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加速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并通过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扩散和渗透,从而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达到质量和速度的统一;另一方面,将使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劳动手段、劳动对象都发生重大变革;再一方面,为了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适应因素和环节也将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变革。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助于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2.3将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企业和产品将直接面对围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挑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除科技投入与创新能力不强外,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国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不发达。现在世界各国都纷纷推出各种信息化战略,以获得新世纪的竞争优势和先行优势,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渗透性”,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这就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既关系到我国工业化整体实力的提高,还关系到我围在未来的同际竞争中的地位。
1.3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机遇
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也同样存在以下一些有利条件,因而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3.1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非常重视,先后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强调在“八五”期间和90年代把信息产业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并列为同等重要地位加以推动。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1.3.2有目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是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科技文化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信息的依赖和需求,特别是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各行各业的振兴,还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都迫切要求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以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这就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1.3.3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国信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改革开放后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困信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有利发展的条件。目前,全国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已初步建立,这就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3.4有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信息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自己与国外的差距,又要重视研究借鉴国外经验,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加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新路子。
2兴安盟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特点
2.1全盟工业经济基本情况
截争2009年末,全盟工业余业427户,其中国有企业13户,占总数的3.04%;有限责任公司342户,占总数的80%;集团公司2户,占总数的0.47%。
427户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户,固定资产87.3亿元,负债56.25亿元,负债率为71.6%。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10亿元以下5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企业18户。
2009年末,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5.82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21.2%。规模以上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7.4。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8.2亿元,同比增长57.25%。占全盟固定资产投资的3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9.34亿元,占全盟(新口径)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0.4%。
2.2兴安盟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兴安盟企业信息化建设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绝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提高效率、加强管理、企业宣传、获取信息、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并积极进行人才储备、硬件投入、项目建设,90%以上企业已经接入了互联网,近4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网站,28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部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已投入运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全盟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人才缺乏、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政策扶持不够,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全盟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2.2.1专业人员不断充实,但人才队伍规模仍然较小
50户企业现有计算机专业人才1 60人,占职工总数的3.8%;平均每户企业拥有计算机专业人才3.2人,较“十五”初期有较大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分布不均匀:
(1)在企业分布上,集中在蒙牛、烟厂等大中型企业,仍有10.5%企业没有计算机专业人才;
(2)在行业分布上,机械、卷烟、玻璃、酿酒业拥有的计算机人才比重较纺织服装、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知识水平结构明显偏低,其中:高中(中专)占50.3%、大专占36%、本科占12.7%、硕士占0.9%。由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问题,企业很难留往人才,亟需外引内培,对企业现有人才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2.2.2计算机硬件设备逐步增加,但应用水平总体不高
50户企业共拥有计算机575台,其中服务器25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550台,平均每户11.5台。拥有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14户企业拥有55%的计算机设备,仍有3户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从应用水平看,28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蒙牛、烟厂、大民种业等重点企业均建立了网络平台,采用了CAD、财务、库存、人事、销售等模块。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只有5台以下计算机,仅用于企业日常文秘处理、会计电算化。从企业计算机主要应用范围看,从多到少依次为行政部门(61%)、营销部门(15%)、设计部门(12%)、生产部门(9%)、采购部门(3%),企业上网率达92.5%。
2.2.3信息化管理逐渐应用,但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
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4%的企业设置了5人以下专职信息管理部门,9%的企业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或专职信息化负责人,7%的企业用计算机系统设定了业务流程。在各个业务环节传递途径上,仅有5%的企业采用共享数据库、33%的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或电子邮件,超过半数的企业依然采用书面文件或口头、电话进行信息交流。企业信息化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推进信息化,必须把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对于兴安盟大部分企业,信息化还没有从根本上带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企业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2.2.4企业网站建设取得突破,但长效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20户建立了企业网站,占40%。在已建企业网站中,日访问量超过500次的仅有3个,日访问量少于50次的占三分之一。在信息动态发布上,少数几个采用了动态发布系统,决大多数没有采用动态发布系统。在网站推广上,仅有12个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链接,在已建网站中,有近40%没有进行及时定期更新。从建立的企业网站数量上看,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突破,但总体上看,企业网站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2.2.5信息化投入增势强劲,但资金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
“十五”期间,全盟50家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200万元。其中,硬件采购和维护费用130万元、软件采购和开发费用40万元、信息安全费用10万元、咨询和培训费用20万元,户均投入4万元。2006年,当年企业完成信息化投入240万元,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资金缺乏也是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
2.2.6信息化项目稳步推进,但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目前全盟企业已建立的信息化项目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有52.4%企业已建立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有26.2%企业已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17.1%企业已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14.4%企业已建立;进销存管理系统,有13.9%企业已应用;MIs(管理信息系统),有11.2%企业已建立;scM(供应链管理),有7.4%企业应用。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建设情况较差,只占2.6%和3.2%。大中型企业在信息化项目特别是oA、CAD、ERP、C&M等应用方面较小型企业情况好。
3推进“两化融合”是实现兴安盟经济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
兴安盟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瓶颈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兴安盟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
3.1兴安盟信息产业发展不快
兴安盟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关于信息产业方面的企业。全盟经济结构仍然是以资源加工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3.2传统产业信息化程度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兴安盟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但缺乏产业水平的优势,信息化程度极低,企业管理多为传统的手段和模式,处于产业发展的低层面(次),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固内外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
3.3传统的思维方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思维导向
传统的思维方式下,经济发展拘泥于资源开发领域,资源型经济被固化、定格。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趋于恶化,更重要的是使产业发展失去了对市场导向的反应能力。
3.4体制机制不顺,制约“两化融合”的推进
由于目前还没有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存在着协调力度不够的严重缺陷。同时,县(市、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设置五花八门,归口管理不统一,有的则有信息化办的牌子但没编制、人员;有的至今还没有成立信息化办或信息产业丰管部门。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对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两化融合”形成严重制约。
4兴安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采取的思路和对策
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实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全面完成乌兰浩特市推进新犁工业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应立足于战略高度,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保障、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等方面齐抓共管,政企联动,全力加快兴安盟企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长期战略,将覆盖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必须面对竞争和挑战,克服不足和差距,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同时采取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推进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4.1加强统筹规划。实施宏观调控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等特点,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加强规划,实施宏观调控。一是制定规划,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目标和重点,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二是制定政策,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实现信息化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企业行为;三是制定标准,要就企业信息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便让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依据,以利于实现更大范同的信息交换、网络对接和资源共享;四是培育典型,要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一批在实现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对各行业涌现出来的信息化先进企业要大力宣传,带动其它企业共同发展,形成比学赶帮热潮。
4.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协调促进机制
推进企业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全盟“十一五”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关键,事关全盟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大局。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高效协调促进机制。成立全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机构,全面负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重大事项决策,协调解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体负责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检查以及项目推介、申报、争取资金等日常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认真研究和制定本部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措施,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在企业推行信息化“一把手”工程,尽快形成以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体系,进行信息系统基础建设和应用管理。
4.3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
针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问题,要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信息化投资体系。一是引导企业提足用足技术开发经费。按照国家、省“一站两中心”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不得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技术中心企业不得低于3%,一般企业不得低于1%的标准,提取技术开发经费,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建立盟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补助、奖励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信息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三是争取信贷资金支持。积极向金融部f J推荐企业信息化项目,协调各有关银行、投资公司、信用担保中心等机构,不断增加信息化项目融资,确保资金投入来源。四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盟内外企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兴安盟信息产业。五是加快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来乌兰浩特投资,努力实现兴安盟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突破。
4.4高度重视人才。加快构建信息人才高地
大力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教育,中小学生要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在更多的大专院校开设信息化相关专业,培养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等专业人才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继续教育体系的作用,对各类信息工作人员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深造;抓好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工作。要加快信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建立以企业信息主管为带头的、多层次的信息化技术队伍。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从收入分配上体现高层次信息人才的价值。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要做好海外留学生智力资源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信息人才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市有关部门要抓紧启动信息化人才培训计划,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要调动科研院所的力量,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采取各种联合方式,借助“外力”、“外脑”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4.5实施重点突破,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行业中,广泛应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变频调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改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一是用信息集成技术改造和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加大对已有重大生产设备的改造。二是用信息控制技术及电子信息产品,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三是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效率,提升全面质量控制体系水平。重点推广“4C”工程,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cAPP)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
4.6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全市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方针、目标和要求。二是精心组织各类推进活动。要不断跟踪国际信息化发展动态,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积极举办企业信息化培训、专题讨论、应用展示、技术推广和现场指导等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介绍情况、提供背景、讲授最新信息化动态;请信息技术厂商演示最新技术、展示最新趋势。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要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和网络服务企业的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的原则,大力整合各方力量,为全盟企业提供信息化最新技术和最佳解决方案;组织有关部门、信息技术厂家、企业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解决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四是积极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加快安全认证体系(CA)、安全支付结算体系、协同作用体系及有关法规体系的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便利、快速的网络交易载体。五是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研究,通过跟踪和把握全球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加快推进全盟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提高全市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积极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进程,是兴安盟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的重大战略选择。21世纪的头20年,是兴安盟完成工业化中级阶段发展任务的历史机遇期,是为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基础的战略关键期。因此,未来20年,必须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努力探寻兴安盟从工业化中级阶段跨入高级阶段的路径,实现,兴安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