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齐重数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2012-01-05 16:51:00作者: 来源:

摘要显而易见,信息化为齐重数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成功却不是信手拈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渗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齐重数控在技术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对市场信息的反应上明显越来越滞后。...

  “十一五”期间,齐重数控依靠自主创新创下了32个第一,共开发研制新产品80多种,其中大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有20多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高设计手段,工作效率提高三倍,缩短生产周期40%;采用三维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建立图形库,资源共享,率先形成模块化生产;采购信息共享,降低成本20%,减少流动资金占有10-15%,这些都得益于企业率先在机床装备业推行集成、共享的信息化设计和管理手段。

  显而易见,信息化为齐重数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成功却不是信手拈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渗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齐重数控在技术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对市场信息的反应上明显越来越滞后。由于多年的科技投入不足,以前购置的计算机和软件都已使用多年,逐渐陈旧,行将淘汰,多数计算机又未联网,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由于软、硬件落后和不足,导致了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沿用计划经济时的手工方式,信息采集重复、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差,而且各部门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采购供应信息、生产组织信息,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落后的管理手段,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

  为了寻求突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齐重数控早早领先同行们开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床厂。当时,齐重数控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弊端,以及企业在设计制造和管理上的弊病,确定了QZ-CIMS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目标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数据为龙头,要把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信息统一集成管理起来,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与此同时,来自于人员认识不足、业务流程不适应、信息编码不统一、数据库量大且繁琐的多重困难成为了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面对这些问题,齐重数控加大了宣传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现场指导,用实施比较好的人员和部门作为典型,大力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予以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齐重数控明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控制和制约,会缩短产品技术准备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降低新产品开发及制造成本,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缩短与国外信息化水平的距离。进一步讲,还将带动本地区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实施信息化依赖于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建立和畅通无阻的流转。信息流首当其冲,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数据为龙头,作为企业信息流的源头,产品设计的基础数据BOM表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齐重数控产品包括6大类、26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涉及到产品设计的基础数据BOM表的建立量大面广。为把基础数据库做扎实,齐重数控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专门队伍,日夜加班,历时半年,终于完整准确地完成了产品基础工程数据库的建立,总计录入产品1260种,记录300万条以上,数据存储容量达10GB。

  2000年公司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选择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对传统产业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通过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了企业的发展。如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包括CAD、CAE、CAPP及PDM,数字化制造CAM,ERP、数字化机床等。

  公司副总工程师、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主任娄晓钟给记者算了一下:2000年,企业产值4亿左右,年产量仅有300多台,现如今,产值已经达到25亿,是2000年的6.25倍,年产量已经突破1500多台,是2000年的5倍,可职工却比当年少了很多。不仅如此,在国内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的机床行业,齐重数控多年来一直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企业,经常有企业观摩调研。

  企业效益突飞猛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创造环境、建立创新机制提供契机,形成有利于产品创新开发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引进、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的开放机制,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并有效地把工程技术人员从繁重而又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从事真正的技术创新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了大批即懂产品设计技术又掌握先进的产品开发软件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创新的骨干力量。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