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忌盲目

2012-08-27 09:38:00作者:郭源生来源: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转移目录》强调对产业转移的引导性、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与现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的行动指南。...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变得严峻,但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从国内来看,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以及后发优势非常突出。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长,包括投资、消费的增速都高于东部地区,但与第一季度不同的是,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分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转移目录》强调对产业转移的引导性、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与现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的行动指南。《转移目录》对不同区域的产业转移指导所体现出的方式、效果与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工作已经开始。《转移目录》对东部地区的作用,一是积极促进技术升级,避免低级重复产能的扩大和发展,并以此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二是在规范其产业转移的路线上,使得东部地区在转移过程中有据可循,避免高耗低效。

  对于正在进行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并且转移动力强劲的中部地区来说,《转移目录》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转移目录》的发布对于这些地区可谓“及时雨”,指出了转移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使中部地区可以按照《转移目录》及时调整转移的政策内容和规划方向,企业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调整战略规划和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降低调整风险,提高综合效率。

  而《转移目录》对于西部地区的作用则与东、中部地区完全不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弱,产业升级和转移更需要快速与稳步协调一致,需要重新认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面对现实,利用发展机遇,进行合理规划,制定适合地区特色的积极稳健、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有效的产业政策,形成开放的产业文化氛围,培育扎实的产业优势基础。产业升级和转移需要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更需要环境和基础的匹配才能实现。

  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创新要素和政策环境方面都相对较弱,产业链的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产业整体能力建设需要稳中求快,更要未雨绸缪。因此,《转移目录》对于当地将具有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能够避免承接和引入低级、落后、淘汰的产业,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危害。

  对于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特点和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地区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认真研究本地区产业存量的结构、特点和优势,分析产业资源配置的要素需求,结合人才、资金等能力,积极倡导和支持企业和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产业转移的对接能力和平台,努力创造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氛围,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产业能力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注重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合理性、有效性,避免单纯引入、盲目升级;其次,一定要杜绝和防止产业政策的片面性和盲目性,部分落后地区为了迎合和加快产业转移,提出宽松的资金补贴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条件,为了转移而转移,揠苗助长,追求短期效果,进而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最后,要防止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新兴地区和西部地区形成,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人力成本的产业转移到新兴地区和西部地区,造成重复建设和新的污染,使得产业转移变成“能耗”和“污染”转移,给国家整体宏观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形成新的历史包袱和负担。

  (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教授)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