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IT运维管理流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2012-09-29 07:50:00作者:周旻 郭建昌来源:
摘要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IT运维管理,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IT运维管理方法论—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IT运维管理,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IT运维管理方法论—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通过整合IT服务和业务需求,提高IT服务水平,让信息化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在IT服务管理领域中,ITIL (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基础架构库)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它是从大量企业的IT服务管理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最佳实践,将ITIL引入运维管理中,可以使企业在建立IT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过程中充分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对改善企业运维质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IT运维管理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长期持续建设的惯性使企业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维”,“重技术、轻流程”等问题,导致对IT运维工作投入不足,缺乏规范化的运维管理流程。其实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实施建设只占其生命周期的20%,而其余80%的时间都是对其进行运行维护,所以运维阶段是IT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如果IT的运维管理做的不好,那么这些花费大笔投资建立起来的系统将无法带来预期的效益。
由于缺乏规范的运维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普通存在以下问题:
(1)运维人员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处于被动的服务状态,只有当问题已经发生后,才进行紧急处理,不能预防问题的发生。
(2)缺乏统一的服务台,用户请求随意性大,直接找有经验的信息人员,导致能干的人员成天处理无价值的琐碎事情,价值无法有效体现。
(3)缺乏规范的运维制度和流程。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对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导致无法跟踪和监控问题的处理情况。
(4) IT运维的相关经验没有积累和共享。由于缺乏对运维过程的记录,使得问题的处理方法只有当时的维护人员掌握,相关经验难以积累和共享。
(5)运维人员绩效无法量化。在运维工作中没有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IT运维质量和运维人员的绩效无法量化,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因此实现运维管理从传统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预防服务,以流程贯穿整个运维管理过程,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2、ITIL体系框架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为了提高政府部门IT服务的质量,启动了一个项目来开发一套规范化的、可进行财务计量的IT资源使用方法,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就是ITIL V1.0版本。ITIL确定了以流程为中心的IT服务管理方法,并定义了各个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对IT服务管理统一了思想、认清了方向。在2007年,ITIL V3正式发布,它融入了IT服务管理领域当前的最佳实践,并首次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通过PDCA模型( Plan-Do-Check-Act ),可以持续不断地循环改进IT服务,从而保证IT比持续的生命活力。
ITIL V3框架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五个核心模块:
(1)服务战略。该模块为制定IT服务管理的政策和指南提供指导,保证IT服务战略与业务相一致。主要包括服务战略制定、服务投资组合管理、服务财务管理和需求管理等流程。
(2)服务设计。该模块为制定IT服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用户设计出合适的IT服务解决方案及流程。主要包括服务目录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持续性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流程。
(3)服务转换。该模块为新增的或修改的IT服务转换到实际应用中提供指导。主要包括配置与资产管理、发布与部署管理、变更管理、知识管理和服务检验与测试等流程。
(4)服务运营。该模块为如何达到IT服务支持和交付的效果和效率,保持服务运营稳定性提供指导。主要包括事件管理、服务台、问题管理、技术管理、应用管理和访问管理等流程。
(5)持续服务改进。根据业务需求持续改进和提高IT服务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使得IT服务能不断与业务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ITIL V3通过服务设计、服务转换和服务运营的实施,并借助持续服务改进不断完善整个过程,使I下服务管理过程整合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IT运维管理流程体系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