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康大海的风云天下

2012-11-16 17:32:07作者:来源:

摘要康大海五年前的一个决定,使他成为捕风者,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康大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国风电集团监控大厅看风机运行情况,他的身份是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监控大厅是由他亲自主导设计的。

  这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大厅,在大厅的正面墙上,是一个由几十个一平米的大小的显示屏组成的更大的屏幕,总计大约40平方米。每个显示屏上有几十到上百个风机图形在不停的转动。

  康大海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这个显示屏是中国风电集团员工心情的晴雨表。”显示屏内风机图形是绿色时,表示风机正在发电,红色表示故障,灰色表示停机。

  康大海指着屏幕说,中国风电集团的风电场运行情况一目了然,集团20多个风电场,总共1000多台风机运行实况都能在屏上显示。甚至每台风机发生了故障,总部会马上知道。这套系统还被连接到总部高管的电脑上。“下一步,我们还会把风电运行情况做到手机上,可随时查阅。”

  不仅如此,基于集团风电场的监控系统,康大海还把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一站式智能电站的解决方案做成了产品,而在五年前,康大海还对风电几乎一无所知。

  

\

 

  康大海还把一站式智能电站的解决方案做成了产品

  难题来了

  2007年10月,刚来中国风电集团的康大海接受了一项任务。中国风电集团董事局主席刘顺兴提出,能否在北京办公室里了解集团在辽宁省昌图县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刘顺兴认为,火电厂能够实现远程在线监视,风电场也应该能实现。

  那时风电场对康大海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要解决这一个问题,他首先必须到现场了解一下风电场的运行。

  他乘火车去沈阳,然后转乘大巴到昌图。第一次到风电场的康大海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昌图风电场的66台风机在他想象中并不多,但是在接近风电场时,感觉漫山遍野都是风机。走到最近的一个风机下面,如何把风电场的实时运行情况传输到北京总部,康大海先前的经历帮了他的忙。在清华大学上大二那年开始,康大海就兼职做软件开发项目,1998年他和学兄们为联想集团开发了代理商下单系统和联想1+1专卖店管理系统,赚取了第一桶金。2000年,康大海大学毕业后正赶上互联网第一波热潮,他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快,互联网大潮退去,康大海就和几个学兄经营一家软件公司,从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的开发和建设。后来,这家公司由他独立经营。

  2007年5月的一天,新成立不久的一家公司协合能源力邀他加盟,协合能源是中国风电集团的前身,主营风电,当时只有20多人。康大海在仔细分析了新能源发展前景后,于2007年6月加入中国风电集团。

  “那时候公司只有20多人,办公场所也不到200平方米,我的主要工作是网络和网站维护,甚至还包括打字、开车当司机等杂活。”康大海说。很快,他发现自己以前的经验在这里可以用上。除了网络维护工作之外,他根据经验开始搭建内部小规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信息发布、发文、签报等审批流程信息化。

  但是,与眼前的任务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康大海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在2008年底,决定采用一家做过火电厂监控软件的公司提供的系统,实现总部对风机运行数据管理及监控。经过一年的开发实施,2009年底,一期工程完工,实现了10个风电场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显示。同时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形成基本的工况曲线图。

  刘顺兴提出的在北京办公室看风场运行情况的目标实现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也带来了效益。就在系统上线后不久,北京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功率曲线发现位于辽宁阜新彰东风场的一批新并网的机组,发电能力只能达到其他的一半。发电多少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效益,这究竟是什么问题?问题很快通报给现场运行人员,通过检查发现,厂商为了安全对新投运的机组做了功率限制设置。

  虽然这个系统达到了领导的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这套系统并不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数据需求。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