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如何打造中国企业好IT?从困扰看希望

2012-12-03 09:54:02作者:来源:

摘要今天虽然看到虚拟化技术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正处在深化、整合、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谚语形容不同企业的IT部门负责人可以说非常其当。不同的企业IT战略、技术实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的IT决策者,而IT决策者无时无刻都在希望发现一些足够亮眼的解决方案。

  IT建设“马拉松”不同阶段问题不同

  其实要说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二十余年,但或许由于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或许因为国内外一直存在技术不同步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国内企业对IT建设的认识、理解和认可的脚步比较缓慢造成问题。但信息化步伐快的像金融等行业可谓把IT视作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来看他们是IT建设最优践行者之一的称号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大型商业银行少则几十套,多则上百套的业务系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相反问题很多。银行堪称最精明的人聚集的地方倘是如此,更何况更多的普通企业呢。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其中发现一些规律。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造成很多的投资或者资源浪费。

  ·IT建设萌芽期:基础建设大于软件系统。

  IT建设的最初阶段,可以说是信息化从0到1的转变。这个阶段很大的门槛在于硬件设备,没有服务器系统无法部署安装。所以很多企业买了很多昂贵的服务器,却用着不相匹配的软件系统。硬件设施按年分摊、正常折旧成本后看似不高,但是服务器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是这个阶段非常普遍的情况。

  ·IT建设成长期,应用系统大于基础建设。

  和萌芽期相反,成长期的问题在于业务发展快软件系统确实跟不上业务的步伐,企业大量的投资转向更加无形的软件层面。让整个企业的“上层建筑”强大起来的同时基础设施却容易在这个阶段被忽视。当匆忙中发现硬件资源不够时,经常会匆忙部署一个虚拟化服务器,用于开发和测试。虚拟化服务器缺乏章法,看上去就是一个给服务器资源“堵抢眼”的工具。

  ·IT建设稳定期,系统与基础设施共同成长但需要标准。

  如果说萌芽期、成长期容易出现问题是特点比较鲜明容易被发觉,而稳定期的问题则有些“温水煮青蛙”的意味。问题出现了但是可以通过协调资源,无论是软/硬件资源。业务问题、技术问题都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有时候感觉这阶段信息化建设在“前进-退回-再前进-再退回”,看似前进但是又找不到亮点。

  有一个形象的例子与之类似,麦当劳的薯条可以做到全世界都一个味,而中国同一个店不同的人,会对西红柿鸡蛋面做出不同的味道。成熟期的IT建设与之非常类似,前期的高歌猛进但是似乎少有制度固化,这种固化下来的表现形式即是信息化管控体系。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陈拂晓表示,“并且,还要注意运用体系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方法。这和我们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以妥善保护,否则将失传的道理一样。”

  企业更需要落地 需要务实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其实在云计算被大炒特炒的今天,企业务实的更多,有没有云计算的概念,也不会妨碍企业对于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很多机构所需要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企业IT架构及其所提供的功能来看,大部分企业更希望架设一个企业私有云的环境来满足企业成长所需的IT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调整企业的IT基础架构,整合企业级IT应用及其服务模式,使得企业员工和各部门按照享受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使用企业级IT能力。至于用户的应用请求是由哪个计算节点上的硬件完成的,已经变得非常模糊和不重要了。当用户有需求时,通过虚拟化软件,将用户的应用在虚拟层打个包,并将这个包迁移到任何空闲的资源处即可快速实现计算。

  当初因为著名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从一所学校做起快速扩展到遍布全国的分校,但是集团管理的方式直接管理外地分校无法保障,这才让单机的学员注册系统升级到分布式系统。这是IT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随需而动的一种表现。

  新东方教育集团信息总监官冲在谈到集团内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这样说道:“集团基础设施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进行了虚拟化,尤其是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开发测试与生产不可能完全都使用物理环境,因此很多开发和测试都转移到了虚拟环境下,并且一直沿用了很多年。”

  如果说,为应对业务发展让IT部门把生产和实验环境分离是一种资源动态分配的手段。那有没有让生产系统直接运行在虚拟环境下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通过走访不少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发现一个非常巧合的“偶然”——跑在虚拟环境里的业务系统,并不是企业管理业务系统核心应用。在和某银行机构的IT保障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中发现,过去业务型系统处理平台主要以小型机为基础,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外迁”的迹象但仍不是绝对的。同样,对于虚拟环境的应用场景大部分集中在非一线业务型应用上。不久前,一个提供云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中的技术总监也向笔者证实了这种现状。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对方没有明确指出,但综合考虑起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

  当然也有例外,润滑油领域的顶尖品牌企业中负责IT建设的张先生这样看待数据中心的建设问题:第一,如果业务真的足够庞大那么我选择自建数据中心是无可厚非的,而实际上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往往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所以的“小微型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解决了我服务于业务流程的环境;第二,对于设备本身的可信度仍然略高于对虚拟机的可信度,也造成了我们只是在利用虚拟机作为支撑,而不是依赖虚拟机搭建业务系统的平台。换句话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张先生可以放弃自己的数据中心更何况虚拟化平台。

  总结一下,今天虽然看到虚拟化技术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尽管虚拟化技术越来越普及,配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更加人性化,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时候对硬件资源的制度化管理、弹性的调用配置需求也已经成为了必选项,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充满顾虑。

  现在企业的IT决策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优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ROI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同时有很多企业确实已经考虑迁移到虚拟环境中,但是需要正向信息来作为依靠,用户希望也需要成功案例来依仗,寻找中国好IT从虚拟化环境入手。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