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电子信息制造业既要"稳增长" 更要"促转型"

2012-12-06 11:11:15作者:来源:

摘要  展望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迟迟难以复苏的世界经济、渐趋凸显的内在矛盾均使得产业增长水平不容乐观,更......

  展望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迟迟难以复苏的世界经济、渐趋凸显的内在矛盾均使得产业增长水平不容乐观,更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社会投资可能停滞、缺乏启动内需生产的有效政策手段、中小企业受到产业转移造成的生存压力等问题。

  一、对2013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举步维艰的世界经济依旧制约产业发展。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衰退周期,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制约,直接表现为出口和投资增速的持续走低。预计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双低”增长态势将会持续到2012年底,全年增速均为5%左右;且在全球经济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2013年出口和投资的全年增速均不会超过10%。

  图1 2012年1-10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产业规模增长不会显著高于2012年水平。2012年以来,产业规模增速一直徘徊在10%左右,制约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始终存在。预计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销售产值增速不会超过12%,如无重大积极因素出现或有力措施出台,2013年的产业规模增长亦不会显著高于此水平。

  图2 2012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通信设备行业增速继续领跑各主要行业。截至2012年10月,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已连续12个月居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各主要行业之首,1-10月累计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8%,高于行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预计2013年,在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和全球4G(LTE)网络部署逐渐升温的拉动下,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将继续保持全行业领跑态势,全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

  图3 2012年1-10月我国主要电子信息行业累计销售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中、西部地区产业增速呈理性回落态势。2012年以来,随着惠普、联想、戴尔、宏碁及富士康等龙头企业“西迁”格局基本稳定,以及太阳能光伏等热点行业进入“洗牌”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产值增速呈现理性回落态势。这一方面意味着西部地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必然从超高速增长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增长过渡;另一方面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将会更为审慎地选择转移而来的产业,提高产业承接水平。预计2013年,中、西部地区产业增速将保持在50%以内,而东部地区产业增速将处于10%左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社会投资可能进入停滞阶段。由于缺乏短期可以形成大量产值的热点领域、物联网、云计算领域没有形成可靠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投资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存在缺位,可能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众多领域在2013年面临着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问题。

  二是仍然缺乏启动内需市场的有效政策手段。我国目前的内需政策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市场。这一方面会使内需拉动受限于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家庭电子信息产品的保有量及淘汰速度,也易产生提前激发需求、透支未来消费的隐患,如失去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计算机行业2012年1-9月内销产值为负增长(-2.0%);另一方面则会忽视生产者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在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逐渐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压力。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不转移产能面临着既有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转移产能则面临着远离客户、市场和供应链的困境。同时,中小企业受限于本身规模,在和地方政府的洽谈中也很难占有议价优势。预计在2013年,东部沿海地区将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制造类的中小企业陷入转与不转的“两难”境地,生存压力日益加大。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引导整合民间资本,推动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围绕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部省共建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三是组织实施信息消费市场培育工程,包括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启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内需市场,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支持和引导自主可控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等手段。

  四是加强产用合作,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和产品对装备、能源、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倍增”效应,加速发展一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行业应用电子产品。

  五是集中资源提升各区域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包括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改造,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社会组织等方式。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