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谈信息化中的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呢?笔者近几年一直在烟草企业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试图结合企业管理的现状。...
现代烟草企业近几年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呢?笔者近几年一直在烟草企业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试图结合企业管理的现状。根据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希望能够提出新的管理思维,从而解决信息化中的现代烟草企业面临的设备管理方面的新问题。
1 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理顺管理关系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企业等级制集权组织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飞速发展,他要求组织决策权利下放。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企业组织要适应新的业务流程。为此企业有必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理顺管理关系,适应新的业务流程。现在很多烟草企业的在线设备仍为多头管理,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都对在线设备进行管理。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和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点检、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设备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修、计量设备的日常校准、设备的小改小革和设备的备件管理等工作。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的启用、设备的大修、设备的委外维修、设备的移动、设备的封存和报废等。这样就出现了同一设备多级领导、多个管理人员分管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以下问题:(1)完整的业务流程因部门的划分而被分解支离。(2)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只对自身业务负责。助长了本位主义并导致部门冲突加剧。(3)管理人员难以经历整个管理流程,因而无法处理整体性管理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之机。根据设备的新业务流程来调整我们的组织架构。把在线设备的管理统一划入设备管理处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确定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完整的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处处长或分管处长——设备管理员——维修班长和维修工这样的设备管理组织,这样就会职能明确,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2 转变观念,全面配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的信息化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和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能够全面收集和处理企业的外部信息。能够及时向外发布信息,并能够实现网上诊断和处理等功能,毋庸置疑,企业的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发展等很多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设备管理信息化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设备现代化的重要的技术基础,现代化的烟机设备和控制设备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所以设备管理部门务必服从、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转变观念,全面配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对于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来说。全面配合企业的信息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领导重视。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2)要分工明确。要安排数个有经验、有技术、懂计算机的工程师分别负责。(3)要保证能够按时足量的完成任务。(4)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基础数据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是设备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设备管理软件正常运行的基础。(5)要建立有效的明确的奖罚机制。(6)要与企业的信息部门建立灵活、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
3 创新思维,以新的管理方式促进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成效。先进的设备管理必定能够促进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另外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本身也需要进行管理。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切忌仅仅关注技术问题,而忽略了管理问题;切忌不要以为信息化能解决设备管理方面的所有问题。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只是促进设备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所以设备管理部门即要重视信息化工作,又要用先进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来促进信息化工作,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当采用哪些新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来促进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呢?
3.1 以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标准化的设备管理体系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日常性管理,它以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设备的日常管理内容,它主要的事务包括设备的购置、设备资产的建帐、设备功能位置主数据的维护、设备主数据维护、设备的启用、设备的封存、设备的报废、设备的内部移动、设备的外部移动、设备的大中项修理、设备的功能性改造、设备的委外维修和故障性维修、设备的日常保养和设备的点检以及设备的资料管理等。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设备的资料管理。因为很多系统忽略了设备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设备的技术资料和基础资料是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的基础,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借信息化之机,对设备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和补缺,使资料管理规范化并使之信息化,这样就能管理好资料并最大效应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为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服务。
3.2 推行“以预防为主”的设备管理模式
现代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已从“以维修为主”的设备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设备管理模式,所以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推行。以预防为主”的设备管理模式。要在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预防性维修体系。它的主要事务包括设备的日常点检、设备的润滑、特种设备的强检、计量及测量设备的周期性检定和设备的预防维修等。预防性维修是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的劣化,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的工作内容和周期,它主要是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的预测分析和防范。信息系统中的预防性维修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来提醒维修人员来定时定量地完成维修任务。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3.3 要在信息系统中体现设备的动态管理新模式
设备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设备的不同状态而采取的不同管理。根据设备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不同管理体现了设备的动态管理。预防性维修也体现了动态管理,但笔者认为设备的动态管理应该主要体现在设备的使用阶段。体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状态采集和分析以及经过分析后而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在信息系统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A、设备运行情况的采集和状态检测,这儿可以是自动采集、自动检测也可以是人工采集、人工检测。比如电机何时开始运行,何时停机,运行多久。运行期间的温度、电流、电压、转速等指标的大小等。B、操作工对设备的检查记录。C、维修工对设备的检查记录和维修记录。D、维修工的设备点检记录。E、设备的精度检验记录。F、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分析。G、相关备件的库存情况等。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