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摘要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部分处于中级阶段,即“诺兰模型”的“控制”和“集成”阶段,该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的基本问题是“两滞后”和“两缺乏”。 ...
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1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论
美国学者理查德·诺兰(Richard·L·Nolan)总结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律,认为有六个发展阶段: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即“诺兰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综合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大部分处于中级阶段,即“诺兰模型”的“控制”和“集成”阶段,该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的基本问题是“两滞后”和“两缺乏”:
“两滞后”,一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通信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水平先进,但网上的信息资源贫乏,从设计科研、制造生产到经营管理等日常业务处理,再到运营分析、辅助决策等,面向部门级的应用系统众多、多条业务线上的信息不畅通、“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制约着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二是管理层以上的应用滞后于业务操作层,数据录入和报表处理的应用较多,管理层的分析和调控应用很少,决策层的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应用更少,信息化的综合效益不高。
“两缺乏”,一是缺乏信息资源规划,各企业普遍会在网络规划和软件选型上下功夫,唯独不做或不会做数据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对分散开发形成的“信息孤岛”也想搞集成,但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二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多家软件商或同一家软件商的不同开发组,使用、推行各自的数据标准(虽然不少是标榜采用某某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却没有为业主方的信息环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因此,“先孤岛,后整合”的故技总是重演,统一数据标准总是落空,“信息孤岛”问题一直是老大难。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已经被国内外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总结某些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不了解、当然也不会遵照“诺兰模型”去组织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信息化“诺兰模型”的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最佳时机。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企业信息化主管领导和骨干们所不知道的。制造工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即“诺兰模型”的“数据管理”和“成熟”阶段,要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I-MIS),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稳定的数据模型,从数据集成着手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从根本上扭转长期存在的“两滞后”和“两缺乏”被动局面。
2 信息工程方法论(IEM)
信息工程方法论(IEM,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y),是国际著名的现代企业管理大师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于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数据处理危机”问题而提出来的,其基础是软件工程和关系数据库。到1993年,马丁的《面向对象信息工程》专著,将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高层规划,企业决策层直接参与构思信息系统建设;二、业务域分析,业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对每一业务域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建立业务模型;三、系统设计,由联合应用设计小组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快速原型和演示系统,以便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四、建造,尽量使用程序自动生成技术和可重用技术,提高系统建造的速度和质量。
我们自1986年在国内率先引进马丁的信息工程方法论(IEM),同时还引进了威廉·德雷尔(William Durell)的数据管理(DA),以及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的信息资源管理(IRM)等先进理论方法;1994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和工具的研究”的支持,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与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2004年科技部组织的以乌家培为组长、周宏仁为副组长的专家组评审,充分肯定了我们创新发展的信息工程方法论(IEM),认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它对消除‘信息孤岛’、避免信息化‘黑洞’,具有突出的效用。”
集团信息化建设理论指导的重要内容,就是我们创新发展的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中的三个重点创新内容:信息资源规划(IRP)、信息资源整合(IRI)和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设计。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下一篇: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