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他打造了中国最大信息化战场

2012-12-21 16:08:00作者:来源:

摘要记者见到的中国最大信息化战场果然万千气象:密如蛛网的“电磁丛林”、奔腾不息的“数据江河”、“从子弹到导弹”的靶标战术设计、扣人心弦的实兵模拟交战。数字化导调大厅内,一面国内最大LED显示屏上,演兵现场影像、交战三维动画、战斗力指数曲线、装备和人员损伤统计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初冬,记者来到内蒙古大漠深处,探寻一位在此扎根15年的59岁老兵张冀湘。他是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全军训练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官兵们说,他是大漠鏖兵的“科技总导演”,是中国最大信息化战场的主要奠基人。

  站在察汗敖包山上,俯瞰这片当年成吉思汗跃马挥戈的古战场,记者问:“朱日和,蒙语是什么意思?”张冀湘指了指心口:“心脏。”他是基地组建以来坚守大漠时间最长的常委。他的心,已被牢牢系在这片广袤的高原荒漠上。

 

 

  张冀湘(左)在演练中。

  张坤平摄

  领衔建设“五大系统”

  记者见到的中国最大信息化战场果然万千气象:密如蛛网的“电磁丛林”、奔腾不息的“数据江河”、“从子弹到导弹”的靶标战术设计、扣人心弦的实兵模拟交战。数字化导调大厅内,一面国内最大LED显示屏上,演兵现场影像、交战三维动画、战斗力指数曲线、装备和人员损伤统计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然而,20年前这里还是荒芜的装甲兵训练场。1997年7月,中央军委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决定将训练场扩编为合同战术训练基地。1998年初,时任北京军区通信部指挥自动化处长的张冀湘,被任命为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负责基地信息化建设。

  基地信息化建设,一穷二白。巨大的现实差距,督促张冀湘快马加鞭。

  历经10个月苦战,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集导调监控、辅助评估等“五大系统”于一体,着眼未来预留拓展空间的高技术体系,正式启动运行。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如此评价:“该系统属军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信息系统先进水平。”

  领衔研发“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

  朱日和训练基地是亚洲最大,也是我军现代化程度最高、唯一可展开集团军规模实兵战役演习的训练基地。

  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打着浓重“机械化”印记的训练平台,怎能锻造出“信息化”的锋矛利剑?2007年,军委、总部把朱日和训练基地确定为我陆军唯一复杂电磁环境建设试点单位。张冀湘踏上将传统演兵场打造成信息化战场的转型征程。

  这一步意义不凡,也无比艰难。他带人先后走访全军40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邀集160多名专家参与研究,编写出我军首个《基地复杂电磁环境建设军事需求报告》。他和科研团队整理近10年来基地导调近百次演习采集到的数以亿计的数据,从中探寻电磁信号规律。

  凭着这种劲头,张冀湘与基地官兵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朱日和速度”:原计划3年完成的试点建设任务,他们仅用15个月便优质高效完成。

  领衔建成“联合作战实验场”

  2011年上半年,军委总部决定:将朱日和训练基地建成全军唯一陆军大型综合训练场——“联合作战实验场”,组织信息化条件下陆空联合、新型作战力量训练,开展作战实验。

  重任,再次落在张冀湘和基地官兵的肩上。张冀湘领衔新建和升级改造了训练信息系统等4大类数十个项目,战场感知系统遍布基地;新构设了实兵交战、网络攻防、核生化、气象水文、多维侦察等环境;陆续完备的“联合训练导调、战场环境仿真、信息网络支撑、数据采集评估、系统融合互通、信息资源服务”六大功能,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多维复杂战场。今夏,一个新机场在该基地建成。

  如今,不仅空降兵奔袭几千里到北疆大漠训练可以朝来夕往,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和陆航部队的战机也可以飞落这里,与地面陆军装甲部队磨合切磋。

  如此,陆空精锐之师在大漠真正能携手并肩作战了。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