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顶层规划要制定、深度融合要到位、运维能力要提升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在阐释重点工作任务时,以专门章节提到了“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和“着力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水平”,这说明随着央企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的重要性。...
“到2015年年底,中央企业信息系统要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深度融合;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A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这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明的“十二五”时期央企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对比今年年初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央企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新设定的目标不仅包含原先目标中“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系统集成、共享、协同性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应用实效明显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更具体、更深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将“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扩展为“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深度融合”;其二是增加了“组织体系、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内容;其三是从“应用实效明显提高”提升为“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其四是明确了“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A级”这一硬性指标。
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经过半年的沉淀和摸索,“十二五”时期央企信息化推进思路的微调:在更加明确的目标设定和顶层规划下,在更深层次加快信息化与业务环节的融合,更加注重网络基础能力和运维能力,更加注重信息化应用的整体实效。
顶层规划仍是第一要务
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与信息化支撑协调统一?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也就无法让企业信息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更无法得到强劲的推动力。信息化专家金达仁对此表示,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工程,成败取决于信息化的主体,就是企业自身,是企业的各级领导,首先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成员。只有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标与内涵、理念与方法,这个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取得成功。其他影响因素,如资金、技术、软硬件等,相比是次要的。
《意见》中格外强调的增强组织体系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就是看到了顶层规划——包括企业体制机制和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关键性。《意见》中提到,要结合管理提升活动,通过与国际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先进企业的对标,从企业发展战略、主要业务、风险管控等方面制订和完善本企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确保规划具有战略前瞻性、整体协调性和应用实效性。要滚动编制年度计划,持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发展“登高计划”,确保信息化规划具体落地。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重点应用与整体推进、单项应用与发挥整体职能的作用的关系,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深度融合要找好着力点
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央企是实践两化深度融合的急先锋,也确实有很多央企已经在国际上位居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前列,但是如何把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以普适推广的模板,实现《意见》中提出的“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A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目标,还是需要在如何深度融合上下工夫。从《意见》对业务融合的细化来看,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这些环节,将成为央企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信息化如何有效推动集团管控体系?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建立、优化与重组如何进行?如何构建和深化应用基于产业链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各央企信息化的进程、深度、广度和水平的不平衡如何解决?现代服务、智慧企业、先进制造等理念与技术如何应用?对于这些央企信息化中凸显的问题,《意见》提到,要“全面提高信息化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重点加强集约化人财物管理、国际化运营、辅助分析决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全面风险管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展信息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和应用评价等工作,推进信息系统在企业各层级的纵向贯通。加强信息系统在生产环节与管理环节互联互通的横向集成能力,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的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的转变。积极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
信息化系统对业务的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将使央企信息化建设呈现两方面的特点和趋势。首先,集成、共享与协同的要求将使全集团统一集中的信息化建设方式成为必然选择,有助于优势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提高。其次,业务融合与深化应用的需求使应用集成成为主流,通过套装软件+定制化开发来满足企业对于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深度需求。这将为具备较强专业化能力和客户基础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商提供更大的业务发展机会。
网络运维能力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在阐释重点工作任务时,以专门章节提到了“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和“着力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水平”,这说明随着央企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的重要性。
《意见》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覆盖度和运行可靠性,到‘十二五’末实现所属各级单位全部接入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软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统一开发平台和开发标准,强化技术架构管控,促进流程优化,推进业务协同,为企业集成应用和数据贯通提供基础保障。构建公共数据资源池,强化主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推进数据深度共享,并做好与国资委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共享。”按照这一要求,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央企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大数据”等新兴理念也将融入央企日常运行管理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提高运维能力是《意见》中特别提出的新要求,《意见》要求“围绕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与自身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强化运维组织体系建设,优化运维制度流程。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系统,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提升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预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可靠运行。”这说明曾经“财大气粗”的央企也开始重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生命力,虽然他们“不差钱”,但是对于体量庞大、信息化需求复杂的央企信息化市场,一味的只购买不维护显然是行不通的。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