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2013-01-21 09:41:00作者:夏熔静来源: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协同设计平台在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方面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以CAD结合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协同设计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建设部《关于“十一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的建议》中对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信息化带动勘察设计现代化已广为人知,广大的勘察设计企业都在探索着适合各自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工作。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省最大的民营建筑设计企业之一,在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方面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尽管在2006 年我公司已经实施了电子文件项目管理系统,但所实施的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大多是以管理为中心(如管理表单、业务流程等),虽然在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解决设计人员层面的问题考虑较少,所以基于为一线设计人员服务的目的,提高协作设计水平,提高设计质量,特别是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我院建立了以CAD 结合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协同设计平台。目前已经完成“CAD 制图标准”的编制工作和协同设计存储服务器的硬件准备工作,根据院协同设计推广计划,自2008 年3 月起分二阶段正式启动院协同设计工作。
一、“CAD 制图标准”的主要内容
协同设计系统实施的前提就是统一设计标准,并将标准固定到系统平台之中,我院的“CAD 制图标准”使设计标准化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1.建立协调的CAD 绘图环境。建立统一的CAD 绘图平台、统一的绘图软件;规定采用样板图绘图;相关专业应采用统一的图型、字型(字体、字高、宽高比)、图块等;资料互提及图形引用要考虑上下工序专业的需求,如比例变化。
2.一致性修改。如,设计人员A 是建筑框架图的提供者,并把这张建筑框架图发送给下道工序B,B 引用该图做自己的设计;A 随时可以修改设计,而一旦确认修改,就要邀请B 进行协同,协同的结果是B 机器上框架图会自动刷新,从而保证设计的一致性,也减轻B 等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通过建立院“CAD 制图标准”,搭建了全院统一的基于CAD 的协同设计平台。
二.协同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版本不一致,参照图纸不一致
一个项目从设计、校审等要经过多个环节,图纸、设计文档需多次修改,会产生许多中间版本。专业间参照图纸不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图纸时有版本混淆等问题,手工进行严格的版本控制比较困难。
2.信息交流差,协调困难
设计中,各专业除了互提资料以及与先导专业进行必要的联系外,各自进行独立的设计,较少沟通。因此在后期图纸会签时,甚至到实际施工时就可能出现冲突,如管道碰撞等。
3.设计过程的资料文档管理凌乱庞杂
设计数据资料随提随放随丢。有的甚至不保存中间校审资料,责任关系不明确。设计文档的命名、存放和维护随心所欲,管理凌乱。当工程设计完成后,大量的资料、图纸、文档散落在各设计人员手中。
4.设计成品、工程图纸缺乏电脑管理,不能网络查阅
目前设计文件、工程图纸还是手工登记,没有用电脑管理,还不能网络查阅。
5.数据及图纸的共享存在不安全因素
网络上进行数据及图纸的共享很容易,而数据丢失、非法拷贝及违纪外泄也容易。
6.难以及时掌握管理决策数据
目前是人工收集数据,不能保证实时性,管理者对各项目的进度、质量、专业人员情况、经济数据等都不能立刻动态掌握,很难迅速地进行管理决策。
7.相近、相似设计的重复劳动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互提资料、图形引用的方法,各专业人员可共享设计成果(或半成品)。但是,由于相互间的绘图环境不同,图层、线型、字型,颜色、比例等需求等不相同,图形或资料的引用要受到相当的限制,要重复进行大量相近的设计。
总之,工程设计单位由于设计管理手段和设计环境的制约,存在部门间信息交流能力落后,更改反馈频繁,缺乏上下游设计的信息集成手段和跨平台的产品数据管理工具。要保证各专业的设计结果一致,设计过程中及时正确的信息共享,避免冲突,必须进行设计过程的动态管理,进行协同设计系统的研制,它是保证设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的关键。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