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浅谈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2013-04-24 16:47:42作者:潘琪杰 王芳芳 史智萍来源:
摘要简单介绍了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演变。讨论了现代在供电企业中的实现方式,同时从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和检修策略2方面指出了息化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总结了信息化的深化应用将会促使设备管理向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0 引言
供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其职能是将发电企业生产的电能经过输电、变电,配电将电能供应到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力设备则是完成这一传输的重要组成,其投资占据了供电企业资产比例中的绝大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开始建立和完善,电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新的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企业经营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的新要求,近年来EAM、ERP等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系统也不断引入供电企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以设备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发挥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借鉴现代设备管理思想,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掌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已成为当前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设备管理及企业信息化概念
设备是人们为了从事生产活动,对投入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所提供的必须的相关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总称。设备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入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
企业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企业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利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配置和管理企业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资本流、信息流急剧增长,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影响未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设备管理的发展演变
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前,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设备的不同方面运行指标分别由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负责,并且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便,很难形成统一管理。如:基建部门只控制设备的设置费用而不管运行维护费用,维修部门只管完成维修任务而不关心设备故障后果,用电运行部门只考虑设备供电能力。这种各管一面、各管一段的状况下,造成设备管理的脱节、责任的推脱,导致了电力企业资金投资的巨大浪费。
检修策略上,主要采用20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引进的定期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根据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维修不足则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隐患以至引发设备事故造成更大损失。随着电力系统的扩大、设备的增多,维修过于频繁,成本不断攀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开始实行设备全寿命管理,即从设备的规划工作直至设备报废的整个过程管理,同时采用以状态检修为主的检修策略。
3 信息化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设备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和检修策略分析确定项目投资、运行、检修和资源使用的决策。由于其涉及到了企业的基建、检修、运行、财务等各个部门,需要用到的数据及资料较多,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设备的现代化管理,那么必然是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资产管理系统(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已在大多数供电企业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全覆盖。
3.1 信息化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中的应用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即对设备从开始酝酿、设计、安装到运行、使用、退役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使用和维修费用的总和。它表明一台设备全部所需要花费的费用,是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参数量值,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如图1)。
图1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浅谈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