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云制造不能“单打独斗”
摘要现在谈到云制造,很多人都将目标用户锁定中小制造企业。事实上,虽然这些企业有通过公有云获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驱动力,但它们对公有云的认识远没有大型企业清晰,甚至对云的安全性还存有戒心。...
云制造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科研层面对云制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对云制造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科研层面,离云制造的真正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
云制造的核心价值是生产资源的盘活,它要求参与云制造的企业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可见,标准是实现广义云制造的基础,仅在科研层面制定云制造的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标准制定出来,在现实的应用中,其适用性也会打折扣。这还只是我国云制造落地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云制造的落地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云制造相关的各个层面可以用“单打独斗”来描述。云制造相关的厂商、研究机构和用户对云制造抱着不同的态度,没有共识就不可能针对云计算展开多层面的沟通和合作,更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推动云制造的落地。有些软件厂商有心去与相关研究机构接洽,却苦于没有合适的途径。而作为云制造的关键用户——重要的工业企业,也鲜有参与到云制造的研究和应用中。如果这些重要的工业企业未能参与云制造的研究,云制造的核心需求就无从知晓,所有关于云制造的研究都只是纸上谈兵,最终形成的解决方案自然无法满足现实应用的需求。
现在谈到云制造,很多人都将目标用户锁定中小制造企业。事实上,虽然这些企业有通过公有云获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驱动力,但它们对公有云的认识远没有大型企业清晰,甚至对云的安全性还存有戒心。所以,这类用户对云制造的关注度反而不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在去年年中才提出工业4.0概念,目前已经形成了由20家领军工业企业、软件公司和科研机构组成的联盟。这个联盟正在对工业4.0的标准框架、信息安全、劳工组织等八个课题展开研究。如果我国云制造的落地能借鉴德国工业4.0落地的经验,或许很快可以有所突破。通过建立由政府主管机构、研究机构、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组成的云制造产业联盟,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行动机制,共同推动云制造的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与科研机构对于云制造还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不管这个联盟是否会成立,当前科研机构也好,软件供应商也好,首要的任务依旧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云制造不能“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