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计算存储 >
档案管理系统灾难备份建设研究
2013-03-04 10:09:21作者:郭晖 陈晓辉来源:
摘要档案作为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档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如何保证档案数据长久有效的利用,防范灾难发生带来的损失,是摆在信息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档案资源的利用,建立大集中式的档案管理系统,方便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大集中部署架构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对企业档案业务进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但数据集中带来了风险的集中。风险的集中.需要我们重视灾难备份的建设。
1 档案管理系统架构影响分析
档案管理系统的架构一般都是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如果发生故障,会对业务造成相应的影响。
1.1WEB层
WEB层是为用户访问系统提供WEB服务。一般WEB层都提供负载均衡策略.当其中一个WEB服务出现问题时,此服务可由其他服务进行接管。当故障修复后,将恢复到之前的均衡工作状态。但如果WEB服务同时发生故障,用户将无法访问档案管理系统。
1.2应用层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报表、索引、检索等服务。肖相应服务故障时。其提供的服务将停止。
1.3数据层
数据层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使用Cluster技术.可实现数据库的双机热备功能。即主数据库出现问题时,备用数据库可自动判断出主库的出错状态。并接管数据库以提供服务,这个过程仅持续几秒钟.是用户基本感觉不到的,是一个全自动的过程。档案管理系统内的所有数据库均采用数据库群集技术,即保证对任何一个数据库都可实现双机热备。对于数据库群集来说,共享存储故障将是该方案的唯一单点故障。故障发生时。将无法对数据进行存取。
2 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模式分析
灾难备份建设模式目前主要可行的有两种,即“一地两中心”与。两地三中心”灾难备份模式。
“一地两中心”模式,采用的是生产中心和同城灾难备份中心的备份模式。生产中心每天晚上定时向同城灾难备份中心备份当天的数据。灾难备份中心的数据比生产中心滞后.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时,会出现一定量的数据丢失,丢失的数据是灾难前生产中心向灾难备份中心最后一次传送后的数据。但此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当城市发生大规模灾难,如地震时,两个中心的数据就将面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两地三中心”模式,就是在同城建立灾难备份.在异地也建立灾难备份。生产中心每天晚上定时向同城及异地灾难备份环境备份当天的数据。灾难备份环境数据比生产中心滞后,生产中心发生灾难后。将出现相应数据的丢失,丢失的数据是灾难前生产中心向灾难备份中心最后一次传送后的数据。此种模式当生产环境发生故障时,可启动同城灾难备份中心。当发生城市大规模灾难时,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可启动进行工作。
灾难备份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项目,而是一个耗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相对于其他项目,它为小概率灾难事件而准备,它投入较大而效果不容易体现。所以在灾难备份环境的整体架构设计上,需要考虑综合的灾备需求、投资等方面的因素。而“两地i中心”建设模式对数据的保护级别较高.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不丢失。在综合考虑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投资、可靠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采用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这种“两地三中心”建设模式,更加符合未来档案业务的实际需求.对珍存企业记忆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浅议数字信息的灾难备份
下一篇:灾难备份核心技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