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网络与安全 >
BYOD再显隐忧 九成安卓恶意软件窃隐私
摘要BYOD成为近年来技术与应用的热门词汇,因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被不少企业接纳,但近日,一份由360手机安全中心发布《2013年上半年......
“吸金”仍是最大危害
报告指出,上半年360手机安全中心截获新增手机木马、恶意软件及恶意广告插件共计45万余款,感染总量超过4.8亿人次,接近2012全年感染量。在新增的235,696款手机木马中,Android平台占比超过97%,感染人数达4696万人次。
同时,报告还总结了上半年手机恶意软件的主要危害,资费消耗、隐私窃取以及恶意扣费位列前三。以隐私窃取为目的的恶意软件数量仅次于资费消耗,Android平台感染量高达1137万余人次。
而且,大多数恶意软件含有多种危害。调查发现,超六成恶意软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恶意行为,附加隐私窃取行为的占比超过九成。这些恶意软件可在后台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电话号码及短信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资费消耗仍是目前手机恶意软件的主要危害,有61%的Android恶意软件以资费消耗为主要目的。报告指出,手机在感染这类恶意软件后,会在后台偷偷下载各类推广应用,严重消耗手机流量和电量。比如360手机安全中心3月截获的“尸潮”木马,一天下载未知应用数量可达数十款,耗费用户上百兆流量,被感染应用超过万余款。
七成用户担心照片视频泄露鉴于目前手机应用滥用隐私权限的现状,手机恶意软件大多包含隐私窃取行为所导致的隐私安全问题,报告还对手机隐私泄露渠道、以及用户所关心的隐类型私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在隐私泄露渠道方面,54.5%的受访者最担心办卡、调查问卷泄露姓名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其次为手机丢失,占52.7%;担心短信及聊天好友的陌生链接泄露隐私的占到了42.9%。而手机借人、WiFi泄露隐私、手机漏洞等也均有超过10%的用户十分在意。
警惕微信诈骗行为
报告还指出,2013年上半年,针对微信的恶意软件及相关诈骗行为大量涌现。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曾在4月截获一种可让微信弹广告的新型恶意软件。该恶意软件会自动下载各种软件,并伪装微信消息诱骗用户安装,大量消耗手机上网流量,甚至二次传播手机木马进行恶意扣费。
此外,骗子通过被盗微信进行“钓鱼”的案件也时有发生。骗子以迷惑性的措辞群发钓鱼链接骗取网民QQ帐号或直接骗取钱财。而相比于QQ,微信好友都是实时在线,信息随时推送,所以微信被盗后的诈骗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同时,由于微信联系的朋友基于熟人圈子,诈骗者简直如鱼得水,这也侧面反映出隐私泄露的危害性。
安全建议及解决方案
与往年遇到的安全威胁相比,智能手机用户将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安全威胁。为此专家强烈建议广大手机用户,尤其是响应BYOD的手机用户,提高手机安全意识,通过如下五大建议确保用户手机安全。
一、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手机。 水货手机是目前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主要传播源头,其多会在出货前被“刷机”植入吸费、流氓推广木马等,而由已嵌入系统底层,很难通过常规方式卸载清除。
二、选择官方网站、正规渠道下载应用。通过下载应用而感染恶意软件的比例惊人,为了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安全专家建议用户尽量选择专业、可信的应用市场、应用的官网网站。
三、下载安装应用前,细心留意应用权限,避免被获取后威胁手机安全。
四、及时为手机系统打上安全补丁,未来一段时间,利用Android系统高危漏洞攻击原理的木马将会大面积出现。及时为手机安装安全补丁,可以有效阻止这类木马入侵。
五、安装手机安全产品,如360手机卫士,为手机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APT攻击 从科幻到现实